特首人选呼之欲出 知人善任亲贤远佞-中国讯息网

特首人选呼之欲出 知人善任亲贤远佞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2-04-07 23:05:41

香港行政长官选举明朗化,政务司长李家超请辞,准备竞逐下任特首。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中美博弈激烈,维护国家安全对中央至关重要,李家超是回归后首名纪律部队出身的政务司长,加入特区问责团队10年,保安事务驾轻就熟,如果他接任行政长官,维护国安工作料将进一步加强,至于他在经济民生等方面的主张,外界了解不深,李家超宜早日公布政纲及班底,让各界明白其施政理念。香港面对外忧内患,攘外更要安内,以目前的政治气候和意识形态分歧,修补社会撕裂谈何容易,新特首能做的是聚焦民生,化解社会深层次矛盾,为特区找出路。新特首需要亲贤远佞,敢于向既得利益说不;改善土地房屋问题,则要力求立竿见影,不能一味高谈愿景。

李家超表态竞逐特首 国安民生主张待阐述

李家超效力警队逾30载,由见习督察一路晋升至警务处副处长,2012年加入政府问责班子,出任保安局副局长,五年后“扶正”当上保安局长,成为首名警队出身的保安局长,及至去年6月再接任政务司长。过去数年,香港以至国际政治形势遽变,英美不断操作“香港牌”制华,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谈及特区管治者要有“五个善于”,第一项就是做坚定的爱国者,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特区宪制秩序。2012年特首选举梁唐之争记忆犹新,为免破坏建制阵营团结,让外部力量有机可乘,这次特首选举可能只有一人入闸。现在李家超表明参选意向,如无意外,下任行政长官人选,已是呼之欲出。

香港社会撕裂,不同政治立场市民,对反修例风暴、《港区国安法》等看法南辕北辙。李家超出身警队,参与推动《逃犯条例》修订,并遭美国制裁,不同人对他的印象,自然很不一样。有人认为他作风硬朗果断,敢于与“反中乱港”势力斗争;有人谈到李家超选特首,联想到的是“武官治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感,不仅涉及意识形态差异,也涉及对国家、对世界看法的分歧,这道鸿沟并非个人主观意志所能克服,要靠未来世局客观发展去改变。以现在香港内外政治环境,不管下任特首是谁,都很难真正修补社会撕裂,新特首需要做的是在一国两制下,好好履行特首双责任制,既向中央负责,心怀国家,也要向特区负责,为民请命,改善民生。

夏宝龙“五个善于”,提到特区管治者要落实维护国安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李家超熟悉保安事务,一旦接任特首,相信23条立法将迅速展开。当然,香港崇尚自由,新政府推动立法之余,也有责任照顾社会各界合理关切,力求平衡。李家超多年来主要在保安系统效力,较少涉猎经济民生其他范围事务,虽然去年中接任政务司长后,需要参与很多跨部门协调工作,但时间毕竟较短,有人关注他在政策工作和经济事务方面经验不足,不过话说回来,政府管治工作范畴这么广,即使出身政务官系统,也不代表政策“瓣瓣熟”(了如指掌)。政务官训练,重点在于通才,经济金融卫生等专门领域,一样要靠专家。作为特区之首,最重要是领导力和决断力,能够知人善任,胜过事必躬亲。李家超若能广纳才德兼备之士,构建一支有实力的管治团队,有助增强外界对政府施政能力的信心。

香港百病丛生,贫富悬殊、土地房屋等社会深层次矛盾亟待化解。经验可以指导行动,但有时也可能束缚思考,不利大刀阔斧改革。以房屋问题为例,政府觅地建屋必须敢于跳出框框,造地流程更要大幅简化,才有机会短中期显著增加供应,缩短公屋轮候时间;做事因循僵化,不知变通,空谈愿景,讲多过做,正是公众不信政府能够解民之忧的一大原因。施政为民,必须“目标为本”,勿让“程序为本”变成官僚挡箭牌,下任特首必须整饬吏治,改革官僚风气,实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香港管治出问题,另一原因是特区政府势弱,经常受制于各种既得利益,导致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好。政府施政必须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特首需要聆听各方意见,但不能任人摆布。特首换人,权力重组,既得利益集团一定会想方设法,争取影响力,特首必须亲贤远佞,与既得利益保持适度距离,才有空间推动改革。外界认为李家超人脉圈子相对较窄,但换个角度看,这也可以是大刀阔斧厉行改革的优势,能否善用这个机会干出成绩,还看李家超政治决心以及如何用人。

土地房屋问题急需解决 宜与既得利益保持距离

土地问题是香港民生死结,一日得不到有效解决,居住、安老、医疗等问题难望釜底抽薪;特区内政不修,市民看不到出路,民怨积累,长治久安谈何容易。过去李家超没有有太多机会阐述其民生经济主张,外界对他的印象,主要还是在国安、执法、公共秩序等方面,李家超应该早日发表具体政纲,阐述施政抱负及理念、怎样解决土地供应问题、如何将公屋轮候时间缩短至三年、如何增加人手改善医疗安老等服务。市民看到曙光,香港才有希望。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 特首人选呼之欲出 知人善任亲贤远佞”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