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文吐槽,如今许多厕所的标识早已不用“男”、“女”汉字区分了,而是用一些几何图形组合供大家烧脑理解。诸如“敦煌壁画”“乾坤图案”“象形文字”等等,不少标识“放飞自我”。话题#网友吐槽公厕标识混乱难以识别#由此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玩笑归玩笑,辨证来看,不得不承认,图形化标识自有其优势。毕竟,外国人不一定看得懂中国字,中国人也不一定看得懂外语。运用简单的性别图形区分男厕女厕,也比较符合时下流行的简约化设计潮流。通过美观化装饰,提升厕所的文化气息,良好的如厕体验由此而生。
但是,标识厕所的意义在于引导,失去了引导作用,再优美的厕所标识,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画作。都知道“人有三急”,何必让出恭之人,再出脑力?难道说,不标新立异,厕所就失去个性了吗?为凸显美观性忽略实用性,实在本末倒置。设计者不能陶醉于“自己看得懂”,忽视了公众的认知差异。
实际上,厕所标识混乱,不过是厕所建设浮夸化的表象之一。公厕设计渲染华而不实的设计造型,易让部分使用者心生隔阂、敬而远之,使用效率必定下降,“厕所革命”至此便失去了“公平”的意味。建设公共厕所,“公共性”应当占据第一位,用公众的视角审视其实用性。有关部门或应当针对群众反映的标识问题,指导景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纠正表意不清的厕所标识,确保群众上厕所不再费时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