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中铁尚都城幼儿看护点负责人“崔园长”在回应幼儿园收费为何不能降到普惠性幼儿园标准时表示:“我们学的是养天鹅的技术,我们不会去养猪。我不是瞧不起城中村,比如说打工的子弟、卖菜的……我沟通不了!所以我说如果我降到1200,就会有批量的这样的子弟进来……卖菜的、卖鱼的。你会发现宝宝原来不会说陕西方言,然后接下来这块鱼龙混杂……”
崔园长这席话一经媒体曝光,立刻令社交媒体炸开了窝。不过,当事人却早有预料,“我讲的是幼儿园教育界不敢讲又想讲的实话,如果媒体报道,会免费打广告成‘网红’,挺好。”面对如此突破底线的发言,实际情况却真的如这位崔园长所说的,尽管有很多人对她表示了谴责,但很多家长却在私下里非常认同她的说法。
回到事件本身,“中铁尚都城幼儿园”因为手续不全,目前还只是看护点。这家幼儿园在园幼儿约300人,收费标准从1800元到1980元不等,在街道办的备案收费又是1680元。因为收费标准混乱,所以在有家长向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督导组反映情况后,区教育局工作人员通知园方,按照相关规定,“看护点”每月只能按照1200元标准收取保育费,园方拒绝执行,这才有了上面崔园长说的这些话。
所以,这件事一开始其实是收费标准问题,属于经济纠纷。但随着崔园长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回应,舆论风波终于变成对教师职业伦理的讨论。从表面来看,崔园长“养天鹅不养猪”的说法,违背了为师者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将村里的孩子、卖菜卖鱼人的孩子比作“猪”,又把城里的孩子比作“天鹅”,本身已经极为恶劣,这是毫无素养的表现;而口口声声说自己的幼儿园只“养天鹅不养猪”,则是对教育底线的公然挑战。
没有证据表明村里的孩子一定就比城市的孩子差,一个招收3- 6岁孩子的幼儿园“看护点”,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且不说这样的分人做法又蠢又坏,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这也是最糟糕的教育。毕竟,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言说,更有课后的谈吐、日常生活里的行为举动。一个园长公然说出这样的话,最起码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
不过,从深层来看,很多家长在背后支持这样的园长以及言论,这一点更值得讨论。从当下中国的教育状况来看,教育资源越充沛的地方,竞争也越激烈;教育竞争越激烈的地方,偏离教育正道的现象也越多。有的人说,如果涉事园方是民办幼儿园,那么挑学生就无可厚非。相比公办幼儿园,就读民办幼儿园的确是园方和学生之间相互选择的一个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民办幼儿园可以赤裸裸地歧视农家子弟。
客观上,社会有分层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竞争,更不是歧视他人。21世纪人才教育的核心素养包括独立思考、沟通合作、批判性思维、自我控制和社会参与等等几个方面。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目标是要求孩子排斥他人、鄙视弱者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这位崔园长之所以会大放厥词,恰恰是因为她是一个教育竞争赛道上的弱者,通过建立对农村、小贩孩子的鄙视,来建立起一种狭隘的优越感。
这样的心态不仅存在于崔园长心中,更存在于为数不少的家长心中。因此,对教育存在误解其实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观念问题。很多家长缺乏对教育的理解,更缺乏对孩子的观察,一味随波逐流,拼命加入竞争激烈的赛道,并从小开始向孩子灌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并不是用金钱就可以简单购买的,也不是考试名列前茅就意味着成功;相反,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育人”,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个独立、正直、负责任的公民。
一定意义上,崔园长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但可以确定的是,她更是一个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而在她背后隐藏着的众多支持者,则是在教育竞争中业已迷失的一群人。面对公众对教育的误解,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公办和民办教育机构的从业者,都应该不断向公众普及正确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