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后果(下篇)-中国讯息网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后果(下篇)

作者:奥尔加·布鲁西洛夫斯卡 阅读量:16379868 发布时间:2022-04-01 11:47:52

俄罗斯国内一致认为,乌克兰“真的”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俄罗斯政客对乌克兰提出要求总是有好处的,而公开接受其独立则有风险。 

对几个大角色的分析

美国和欧洲

如果俄罗斯控制了乌克兰,或者成功地大规模破坏其稳定,美国和欧洲将迎来一个新时代。美国和欧洲领导人将面临重新思考欧洲安全,以及不被卷入与俄罗斯的更大战争的双重挑战。各方都必须考虑拥有核武器的对手,在直接对抗中的潜在后果。这两种责任——坚定地捍卫欧洲和平,以及谨慎地避免与俄罗斯的军事对抗升级——不一定是相容的。

由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美国及其盟国可能会发现,它们对必须建立新的欧洲安全秩序的任务毫无准备。如果俄罗斯通过军事手段在乌克兰实现政治目的,欧洲将不会是战前的样子。不仅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势必削弱,任何认为欧盟或北约能够确保欧洲大陆和平的假设,都将沦为一个失落时代的产物。

相反,欧洲的安全将不得不降低到只保护欧盟和北约的核心成员。除了芬兰和瑞典,俱乐部以外的每个国家都会孤立无援。这可能不一定是北约东扩或结盟政策终止的刻意促成,但它必然发生。由于认为会遭到俄罗斯的攻击,欧盟和北约将不再有能力在其边界之外实施雄心勃勃的政策。

美国和欧洲也将与俄罗斯处于永久性经济战争的状态。西方将寻求实施全面制裁,鉴于经济实力不对称,俄罗斯可能会以网络措施和能源勒索还击。在这场针锋相对的经济对抗里,中国很可能站在俄罗斯这边。与此同时,欧洲国家的国内政治将如同一场21世纪的大博弈,俄罗斯将仔细观察各国对北约和跨大西洋关系的承诺是否有所动摇。俄罗斯将不择手段,利用一切机会影响欧洲国家的舆论和选举。在欧洲政治不稳定的每一个情景中,俄罗斯都将是一个影武者式的因素——有时是真实的,有时是想象的。

北约的东部成员国将有永久驻扎在其领土上的北约部队。

在乌克兰被占领的世界中,冷战的类比是不贴切的。欧洲的冷战边界有其冲突点,但在1975年的《赫尔辛基最终法案》(Helsinki Final Act)中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稳定下来。相比之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宗主权,将导致从爱沙尼亚到波兰,再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大片区域变得不稳定和不安全。只要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存在,就会被乌克兰的邻国视为具有挑衅性和不可接受,对一些国家来说,还会对自己的安全构成威胁。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动态中,欧洲的秩序必须主要从军事角度来思考——由于俄罗斯在军事领域的影响力大于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符合克里姆林宫利益的做法是把欧盟等非军事机构边缘化。

俄罗斯拥有欧洲最大规模的常规军队,随时可以使用。与北约不同,欧盟的国防政策远不能为成员国提供安全保障。仅仅依靠制裁和口头宣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来应对奉行复仇主义的俄罗斯是不够的。

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取得胜利,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德国是一个边缘军事大国,战后的政治认同是建立在拒绝战争之上。它周围的朋友圈,特别是在东部的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稳定有可能被俄罗斯破坏。法国和英国凭借其相对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悠久的军事干预传统,将在欧洲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欧洲的关键因素仍将是美国。

北约将依赖美国的支持,欧洲东部感到焦虑和危险的国家也将依赖美国的支持。这些前线国家与俄罗斯的接触线包括白罗斯和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部分地区,现在变得非常庞大、日益扩大且不确定。东部成员国,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罗马尼亚,可能会在其领土上永久驻扎大量北约部队。芬兰和瑞典要求获得公约第五条(集体防卫)的承诺并加入北约的请求,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拒绝。

在乌克兰,欧盟和北约国家永远不会承认莫斯科创建的、由俄罗斯支持的新政权。但它们将面临针对白罗斯的相同挑战:实施制裁而不冲击民众生活,支持有需要的人却无法接触他们。一些北约成员国将支持乌克兰的叛乱,而俄罗斯则以威胁北约成员国作为回应。

从军事角度来看,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恒常升级对抗可能会保持冷对峙。不过,它很可能在经济上变成热冲突。作为回应,俄罗斯将进行报复,而这很可能会是在网络领域以及能源领域。莫斯科将限制钛等关键商品的出口,俄罗斯一直是世界第二大钛出口国。这场消耗战将考验双方。俄罗斯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把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同这些国家的自身利益挂钩,让一个或几个欧洲国家在经济冲突上对俄罗斯让步,破坏欧盟和北约的共识。

欧洲的强项是经济杠杆。欧洲内部或欧洲与跨大西洋伙伴的分裂或关系不稳,最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在这方面,俄罗斯将积极主动寻找适当机会出击。如果出现亲俄运动或候选人,俄罗斯会直接或间接地鼓励他们。如果内部的经济或政治分歧,削弱了美国及其盟国的外交政策效力,它必然为俄罗斯宣传机器和间谍活动大肆利用。

其中的大部分已经在发生。但乌克兰的战争将加大赌注。俄罗斯将使用更多资源,并在选择工具时不择手段。大量难民涌入欧洲,将施压欧盟仍无共识的难民政策,为民粹主义者提供沃土。这些信息战、政治战和网络战的终极目标,是202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欧洲的未来将取决于这次选举。特朗普或另一个民粹主义候选人的当选,可能会破坏欧洲在这个最危险时刻的跨大西洋关系,让北约的集体防卫立场乃至对欧洲的安全保障面对质疑。

对美国而言,俄罗斯的胜利将对其在欧洲、亚洲和中东的大战略产生深远影响。首先,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成功会迫使华盛顿转向欧洲。特朗普时代那种对北约第五条的暧昧态度极不可取。只有美国对欧洲安全的坚定承诺,才能防止俄罗斯分裂欧洲国家。鉴于不同的战略优先顺序,尤其是在美国与中国关系恶化的情况下,这个战略抉择将变得困难,但所涉及的利益是根本性的。美国在欧洲拥有非常庞大的商业利益。欧盟和美国互为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2019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达1.1万亿美元。一个运转良好、和平的欧洲,能强化美国的外交政策——气候变化、防核扩散、全球公共卫生,以及管控跟中国或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如果欧洲不稳定,美国在世界上将变得更加孤独。

乌克兰战争扩大化的一个痛苦后果是,俄罗斯和美国现在将在欧洲以敌人的身份相遇。然而,这两个对手都承受不起敌对行动超过一定限度。无论它们的世界观如何迥异,无论意识形态如何对立,两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核大国,都必须控制住它们的怒火。这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困难局面:整个欧洲大陆处于经济战和地缘政治斗争的状态,但又不允许它升级演变为全面战争。

与此同时,如果美国决定在灾难性的阿富汗撤军后重新建立战略存在,美俄对抗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会扩大到中东或非洲,引发代理人战争。保持沟通,特别是在战略稳定和网络安全方面,将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当前的紧张局势中,美俄在恶意网络活动方面的合作仍在继续。在乌克兰战争和随之而来的制裁后,维持严格的军备控制协议变得更为必要。

北约是美国向欧洲提供安全保证并威慑俄罗斯的合乎逻辑的手段。乌克兰战争将重振北约,不是作为一个从事民主建设的组织,也不是像阿富汗战争那样,作为一个域外远征的工具,而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防御性军事联盟,正如它当初设计的那样。尽管欧洲人将要求美国对欧洲做出更大的军事承诺,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应该会促使每个北约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对欧洲人来说,这将是与美国一道提高欧洲防御能力的最后努力,以帮助美国应对俄国和中国的挑战。

对于与西方长期对抗的莫斯科来说,北京可以充当经济支持者和反对美国霸权的伙伴。对于美国的大战略来说,最糟糕的情况是中国可能会被俄罗斯的自信所鼓舞,并威胁要在台湾问题上进行对抗。但不能保证乌克兰局势升级会有利于中俄关系。由于战争带来的残酷不确定性,中国想成为欧亚经济中心节点的雄心将被欧洲的战争破坏。中国对俄罗斯侵略行为的不满不会促成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和解,但它可能会引发新的对话。

俄罗斯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冲击同样会在安卡拉引发质疑。埃尔多安的土耳其一直享受着玩弄超级大国的古老冷战游戏。然而,土耳其与乌克兰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北约成员国,它不会从黑海和地中海东部的军事化中受益。俄罗斯破坏更广泛地区稳定的行动可能会将土耳其推向美国,这反过来又可能使安卡拉和莫斯科之间产生嫌隙。这对北约有利,也将为美土在中东的伙伴关系开辟更大的可能性。土耳其可能会变成理应的盟友,而不是令人讨厌的伙伴。

如果西方无法阻止俄罗斯的军事征服,它也能够影响之后发生的事情。军事胜利的外表之下总是隐藏着麻烦的种子。就像美国在华盛顿特区保留了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在二战期间被苏联吞并后的外交财产一样,西方可以在这场冲突中站在体面和尊严的一边。战争的胜利不是永久的。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会发动然后赢得错误的战争来打败自己。

俄罗斯通过入侵和建立亲克里姆林宫的傀儡政权来破坏乌克兰的民主,将激起世界各地独裁者(如中国和伊朗)的反民主攻击,并发出民主西方正在衰落的信号。成功推翻乌克兰的民主将增加对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威胁,而这些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国,并激励中国考虑军事征服台湾。俄罗斯对“中立”的解读总是与冷战时期的芬兰或奥地利不同。正如克里姆林宫在2012年至2014年对乌克兰的侵略政策所证明的,俄罗斯将“中立”地位或乌克兰理解为重返俄罗斯势力范围的国家。俄罗斯不仅寻求乌克兰正式放弃申请加入北约,还将向乌克兰施加压力,要求它放弃与北约的一切形式的军事合作。

安全困境的本质是,无论追求新的安全措施,或不这样做,都会让人感到脆弱。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归咎的是形势或系统,而不是发现自己被困在这种动态中的个别参与者。摆脱安全困境须要一方或另一方——或两者兼而有之——放弃对冷战后可接受的现状的理解。要么西方和乌克兰不得不放弃民主在新的欧洲是常态,并且民主制度可以自由发展的想法,要么俄罗斯将不得不放弃对乌克兰的主张。

俄罗斯国内一致认为,乌克兰“真的”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俄罗斯政客对乌克兰提出要求总是有好处的,而公开接受其独立则有风险。在1990年代,来自左翼和民族主义者的“红棕色联盟”的压力,迫使叶利钦在各种政策立场上采取比他原意更强硬的立场。很久以后,如果不是因为有广泛的民意支持,普京似乎不太可能下令吞并克里米亚。这提出了一个被轻忽的观点:尽管分析人士将俄罗斯民主的腐蚀视为冲突的根源,但一个更民主的俄罗斯,也可能不会对乌克兰有更温和的态度。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后果(下篇)”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