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酒一口一口喝,路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喀!容易扯到蛋。”
这是2010年上映的电影《让子弹飞》里的一段经典台词。
之后这段话成为网民常用的语录之一,用来告诫、调侃做事时不能操之过急。
放在当前的疫情下更是适用。
去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曾宣布,从7月19日起取消英格兰大部分限制社交的防疫规定,让不少对防疫措施不满已久的民众欢喜雀跃。7月19日当天也被冠上“自由日”(Freedom Day)的美名。
但是现实数据却给约翰逊狠狠地泼了一桶冷水。英国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从去年7月19日后开始节节上升。在奥密克戎的冲击下,今年1月4日一度达到日增21万9290人的新高,最近几天的每日新增也在9万多人左右。
面对疫情,英国政府去年12月在英格兰不得不实施“B计划”,降低疫情对医疗系统的冲击。这里面包括强制要求在室内必须戴口罩等规定。
显然,英国在放宽防疫措施的实施上步子迈得太大,喀!扯到蛋了。
在疫情防控的另一端,中国国家卫建委3月22日刚印发第三版的《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将上一版《指南》中的“全员”修改为“区域”。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这预示着中国的抗疫措施逐渐进入新阶段,采取全域经济生活停摆、进行多轮全员检测的抗疫模式,会被逐渐更新,接下来应该把维持生活正常化,放到跟动态清零同样重要的位置。
与英国的大步走相比,中国的防疫政策显然更像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一样,小心翼翼地迈着小碎步往前蹭。
无论是大步向前还是小步推进,最终的目的都是让生活、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这一点上没有对错,只有政策制定者对于风险评估和承受能力的不同。
每个政府所采取的防疫措施,自然是经过团队精心推导,细心求证后,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政策。正如无法要求英国社会接受严厉的隔离措施,也无法要求中国的主流民意接受英国松懈的防疫政策。
来临的周二(29日),新加坡也将迈出果断的一步,放宽各种防疫措施。
这一步是大是小?29日那天,我们究竟会迎来真正的“自由日”,还是会是另一段“仰卧起坐”防疫模式的开始?一切都很难说,但是从欧美等国的前车之鉴来看,很有可能是后者。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29日之后,本地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肯定会回弹,但幅度有多大,会对医疗资源增加多少压力,就要看有多少人会把政府的呼吁放在心上。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疫情期间的各种防疫措施虽然给生活带来不少不便,但也确确实实保护了大家的安全。接下来政府要放宽口罩限制,调整出入境政策,对于已经在疫情下生活两年多的人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由俭入奢”。如果情况随后恶化,须要再度缩紧口罩令等限制时,有多少人又能心甘情愿接受“由奢入俭”?
说到底,“仰卧起坐”式的防疫不是问题。挑战在于这次卧倒之后还能不能再坐起来,放宽防疫政策的这果断的一步,会不会扯到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