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俄两国元首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俄罗斯在声明中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招致台湾当局“严厉谴责并严正抗议”,对大陆持续在国际社会称“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
看到这个新闻就感到疑惑:中俄讲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怎么到了台北就变成了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吗?
我国政府首先提出并始终坚持的“一个中国”以及一个中国原则指什么?对这样的政治缩略语,当然不能望文生义。况且,“中国”还具有疆土中国和政治中国的双重含义,如果仅从字面解读,则难免产生歧义。
我国政府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分涉外和对内两个版本。涉外表述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个表述一直未变。而对内的表述则有所变化。2000年8月以前的版本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到2000年8月以前,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后,一个中国原则也和“一国两制”连接在一起,一个中国成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点之一。
在新千年伊始的台湾执政党轮替后,我国政府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作了改变。新表述最先见诸2000年8月大陆副总理钱其琛在会见台湾联合报系访问团时的谈话。他说:“就两岸关系而言,我们主张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之后,我国政府一直沿用上述说法,并将其写入2005年颁布实施的《反分裂国家法》。对这个改变,虽然没有官方的正式解释,但我们从法律语言的使用以及两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多次讲话中,仍然可以读懂其意涵。
在《反分裂国家法》中,分别使用了“国家”、“祖国”、“中国”三个词汇。法中涉及疆土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有区别的主体,但只有一个专有名词“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用“国家”指代,如“国家采取下列措施”。“中国”则取其本义,即疆土中国,如“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在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两会”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作为“事实从未改变”和“两岸关系的现状”的“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此“中国”只能是疆土中国,而不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也为《反分裂国家法》中“中国”的含义作了说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从“习马会”到近年来的重要会议。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他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上述讲话把一个中国原则对外表述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和对内表述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放在了一起,所使用的三次“中国”,指的显然都是疆土中国,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综上,一个中国原则的新三句已有别于老三句,“一个中国”指两岸同属疆土中国。如此,一个中国原则和“一国两制”也已分开,各表各的意思。
一个中国原则的涉外表述仍然没有改变,中间一句话还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一个中国原则只能有一种解读。而“中国”具有双重含义,既可以用来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8月之前,也可以用来表示疆土中国——2008年8月之后,故当下一个中国原则对内对外表述方式的差异与意涵的同一并不矛盾。
台湾当局对我国政府的一个中国原则是被动回应的。其对“一个中国”的解释也有所变化。
从蒋介石到蒋经国,台湾当局一直奉行对大陆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政策。李登辉主政后,积极应对大陆的两岸政策。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制定了《国家统一纲领》,其中规定:“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1992年两岸事务性会商时,大陆方要求台湾方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作为回应,李登辉主持的“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的说帖,其中有“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的表述。1994年7月,台湾“陆委会”发布《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其中写到:“中华民国政府认为‘中国只有一个’,但‘台湾与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共不等于中国’,......‘一个中国’是指历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缘上的中国。”
上述文件的核心主张之一是“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即所谓“一国两府”,与我国政府当时坚定主张的一个中国原则明显对立。并且,在当时苏联阵营解体、台湾推进民主改革的大背景下,《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猛烈抨击大陆的政治制度,要以改变大陆政治制度的方式实现中国的“民主统一”。这导致我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政治对抗遮蔽了理性的亮点。李登辉和《两岸关系说明书》被一并全盘否定。
李登辉下台后,其主政时期确立的有关两岸关系的理论和政策被其继任者们所继承。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化,台北方面谋求中国统一的声音日趋弱化。陈水扁在其执政期间,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并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自此,两岸统一成了大陆单方面的声音。
马英九在其执政时期坚持“一中各表”。2012年3月,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受马英九之托访问大陆,期间提出“一国两区”。遭热议后,台北发言人解释说,“一国两区”就是一个中华民国,有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
“一国两区”的意涵是“台湾大陆同属一国”,这和我国政府当时所主张的“大陆台湾同属一中”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还是国民党历来主张的“一中各表”。当然,这是强调分歧,并不等于否认“两岸同属一中”。马英九曾说,我从来不把大陆称为中国。可见在他的词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等于“中国”。
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又陷入僵局。台湾离“一中”越来越远。蔡英文及其执政团队把“中国”之称谓完全让给了大陆:自己说“中国”,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说“中国”,就理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是斗转星移!
蔡英文1993年9月被聘为台湾“陆委会”咨询委员,是李登辉两岸政策的主要幕僚之一,又在陈水扁上台后出任“陆委会”主委,对1994年7月“陆委会”发布的《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中所说的“台湾与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共不等于中国”、“‘一个中国’是指历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缘上的中国”等观点应该不会失忆。在大陆政府将“一个中国”解读为两岸同属疆土中国的当今,蔡英文却把“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画上等号。其醉翁之意,恐怕除了营造台湾已和“中国”无关的氛围,也想籍此把岛内民众抵触“一国两制”的心态转化成否定“两岸同属一个疆土中国”。
可叹“一个中国”,大陆没说透,马英九没说明,而让蔡英文捡到枪!
卜越 退休律师
在这里感谢卜越先生向中国讯息网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