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愤怒的是特权-中国讯息网

中国网民愤怒的是特权

作者:张林刚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2-02-10 21:52:44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进行,各种相关新闻日益占据新闻媒体的头条,中国花样滑冰女单运动员朱易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不过,不是什么夺冠,也不是什么完成了四周跳,而是“朱易摔倒了”“朱易哭了”等新闻,在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持续上热搜,短短数小时阅览总量已经超过2亿多次。

可以说,朱易已经成为中国社交平台的一个热门话题,围绕着这位19岁小姑娘的各种新闻、道听途说扑面而来,甚至有海外媒体捕风捉影地说中国网民网暴朱易,歧视归化运动员。

这些当然不是事实。不可否认,中国部分网民不满意朱易的表现,认为她的专业水准配不上代表中国参赛,而对她有情绪。不过中国网民愤怒的不是朱易,更不是归化运动员。实际在中国的各项冬季运动上,外国教练、技术专家、运动员数不胜数,中国网民也从未对此持任何异议。

例如中国的男女冰球项目,分别归化了15名和13名欧美选手。不错,其中不少人有华人血统,但也有不少西方面孔,例如中国女子冰球运动员米勒,就是一位典型的加拿大面孔,只是拿中国国籍,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而已。中国网民也没有“出征”她,认为她挤占了中国本土选手的位置,对她进行所谓的“网暴”。

相反,现场的中国观众给予她热烈的掌声和支持,网民在互联网上也毫不吝惜地给她和中国女子冰球队的顽强拼搏精神,以由衷的赞美和钦佩。其实,绝大多数中国网民都知道:冰球是中国的弱势项目,男女冰球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展的。中国冰球实力与欧美选手相差甚远,不可能去争金夺银,但网民还是为选手的精彩表现和竞技精神摇旗呐喊。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网民的成熟和理性,他们并不是盲目地痛恨归化运动员,对其进行所谓的“网暴”。可以这么说:大多数中国网民都是厚道的、宽容的。就算海外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的朱易,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网民并没有对朱易进行人身攻击,充其量质疑的只是其专业能力能否配得上最强中国女单。

说得再直白一点,她是否真的比她的队友——陈虹伊、林姗等更加优秀,值得作为中国花滑女单的唯一代表。在这点上,朱易必须拿出她应有的表现和实力,才可打消网民的质疑。

实际上,网民都知道中国女子单人花滑水平偏低,与俄罗斯的“三娃”(谢尔巴科娃、瓦利耶娃和特鲁索娃)不可同日而语,不可能指望朱易或者其他女单选手争取奖牌。那网民为何还如此愤怒?网民愤怒的不是朱易,而是不公不正的选拔过程,是特权。

在先前央视播放的几场女子单人花滑选拔赛上,朱易、林姗和陈虹伊三名选手实力相近,在技术难度上也相差不大,而且林姗在前几场选拔赛上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但其后央视没有继续直播女子单人花滑选拔赛,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姗和陈虹伊相继落选,朱易却以总分732.60雀屏中选。当时选拔赛评委和技术组对朱易的评价是:“朱易的跳跃相对稳定,旋转和步法完成质量很高,几场比赛下来全部达到四级。”从事后来看,朱易的表现确实有负当时评委的技术鉴定,数次摔倒,两次垫底,几乎完美地打脸选拔赛的结果——朱易的跳跃不太稳定,起伏很大,旋转和步法完成质量也不高。

此外,朱易的父亲朱松纯,作为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拥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网民质疑朱易是不是透过“拉关系”“走后门”等非正式途径赢得冬奥参赛名额,“拼搏不如拼爹”的嫌疑,使朱易代表中国参赛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大打折扣。

正如有网民呼吁,要厘清是非,中国滑联和花滑协会就应该公布选拔赛的比赛录像,让大家心服口服,证明朱易配得上,是代表中国参赛的不二人选。否则,光靠官方的倡导、呼吁,甚至人为地撤销热搜,只会让整个事件雪上加霜,治标不治本。

由此可见,整个网络舆论指向的不是朱易个人,而是不公开、不公正、不透明的选拔过程,是对中国冬奥选拔规则合理性与权威性的质疑,是对相关主管机构的不信任。

因此,与其说中国网民愤怒的是朱易,不如说是特权;与其说中国网民愤怒的是归化运动员,不如说是不公不正的选拔过程;与其说“朱易舆论事件”是中国网民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情绪宣泄,不如说是相关体育主管机构的公信力危机。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网民愤怒的是特权”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