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马来西亚国内外多事齐发,对于从事政治经济与国际时事评论的笔者来说,可说疲于奔命。笔者上周六早上参与一项“吉隆坡繁荣论坛”活动,并主持其中一场讨论,集合专家与在地利益攸关者集思广益,如何振兴马国首都两年来受冠病疫情严重影响的社会经济。
论坛是在马国经济研究所举行,经研所位处吉隆坡较高档、绿茵环绕的一个小山区,即使讨论的课题沉重,我还是抱着愉悦的心情去参会。
不料上周五晚上传来消息,吉隆坡一些主要交通大道将在次日被封锁。原来一群社会活跃分子打算在周六近午间,在吉隆坡市中心举办一场名为“逮捕阿占巴基”的街头活动。
阿占是马国反贪污委员会委员长,理应是肃贪反腐败的急先锋,月前却被揭发曾拥有数量庞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引起各界哗然。虽然反贪会一些监督小组成员为阿占辩护,但另一些成员却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应该彻查。
阿占在沉默了一段日子后终于公开声明,说是他的弟兄借用他的名字来开账号持有那些股票。这一解释却引发另一项可能违法的嫌疑,因为马国的证劵交易条例规定,股票的真正拥有者或实际收益人必须实名开账号持有,不得借用他人名义。所以阿占的这番解释如属实,明显违反了有关条例。
马国证劵委员会起初主动调查阿占,不过日前又在极短时间内,忽然发出又收回几份调查立场反复的文告,然后又说阿占没有违反条例,但没有进一步解释,令人怀疑调查是否受到政治干涉,以保住阿占。而国会特选委员会要传召阿占作证时,他竟然拒绝到会。
一群看不过眼的年轻社会活跃分子,决定发动一场街头活动,敦促当局正视阿占的问题。有关当局不敢掉以轻心,生怕街头活动会升级演变成具有政治含义的社会运动,如好几年前的干净选举联盟运动引发的政治风波。
由于马国之前通过《公众集会法》,民众上街和平集会不再须要申请准证,因此当局不能公然禁止集会,只能以封路的间接手法来阻挠集会。在警方与集会组织者几轮的“猫抓老鼠”游戏后,集会在更换了地点后举行了,不过参与者只有数百人,与以前净选盟集会不可同日而语。但阿占课题引发的马国民怨已高涨,有关方面如要继续保住阿占,所须付出的政治代价恐怕会越来越高。
虽然几条主要大道被封了,笔者乘着私召车却一路通畅无阻,还早到了论坛会场。笔者主持的那场讨论,专家与观众进行精彩的脑力激荡,提出振兴吉隆坡社会经济的各项方案。
到了周六下午,笔者开始接到来自国内外主要媒体的信息,说前首相马哈迪再次入院,而且情况看来危急,要笔者时刻做好准备,如他一离世可做出即时评论。
其实每当被问起马哈迪一生功绩时,笔者常说在马哈迪第一次上台当首相以前,马国基本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但马哈迪20多年后下台时,马国已成为一个以工业为经济发展主轴的国家,虽然不像新加坡那样成为亚洲四小龙,但也算是四小虎之一。
马哈迪第二次上台促成的马国民主化,虽然昙花一现,不到两年就被喜来登政变所粉碎,不过个别民众心还未死,认为改革斗争还是可能带来哪怕是一线曙光。马哈迪的生死仍然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可见他在马国内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就在马哈迪的病情逐渐好转时,又传来柔佛州议会被解散的消息。这将是马国三个月内迎来的第三场州选举,但其肇因确实与前两场不尽相同。马六甲州选是因为个别巫统州领袖看到党内上层斗争严重,想要火中取栗搏上位而引发;而砂拉越州选则是因为州议会任期届满而必须举行。
但在柔佛州,看来是执政联邦政府的巫统主流派,直接下令巫统籍的州务大臣启动州选。由党主席阿末扎希与前首相纳吉所主导的主流派信心满满,认为巫统可在州选大获全胜,重演马六甲战绩。如此一来,就可制造庞大声势向同党他派、渐行渐远的首相依斯迈施压,在巫统党选前解散国会举行全国大选。这样巫统候选人的提名权仍然掌握在阿末扎希的手中。
如此一来,被边缘化以至可能被逼下台的依斯迈会否乖乖就范,是各界所瞩目。无论如何,柔佛州选意味着巫统党争逐渐浮上台面,马国政坛风云继续变幻。
与此同时,数千里外的乌克兰危机好像一触即发,既有着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复杂的历史纠纷,也有着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立的因素。笔者常提醒大家,几年前乌克兰内战最为激烈时,就有马航班机在乌克兰上空被击落,真相至今仍然难以厘清。所以这类国际时事有时有意想不到的切身影响,大家应该持续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