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APP成为无边界的侵权利器-中国讯息网

不能让APP成为无边界的侵权利器

作者:李红军 阅读量:9746863 发布时间:2021-12-11 14:55:34

 工信部今日通报称,11月3日针对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检查,并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进行了公开通报。(澎湃新闻12月9日)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下载APP成了一些平台运营商的营销手段,消费者要想购买某种商品或者消费服务,必须下载APP小程序,下载APP要获得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采集,比如头像、地址、电话号码等,过度采集公民个人信息正在成为一些平台的惯常做法。 

  针对这种过度采集公民信息的情况,工信部通信管理局于11月3日向全国106家平台APP发出整改通知,责令下架或者整改。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有5家APP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没有任何改进动作,APP继续侵害公民个人权益,对此必须正视。 

  不能让APP成为无边界的侵权利器,一方面工信部要不断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对过度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亮剑”,绝不能让过度采集信息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叫停违规APP才是对人民的一种负责态度;另一方面,作为公民要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对过度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及时进行举报,不能做沉默的羔羊。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信息包括肖像、姓名、家庭地址、电话等身份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征得本人同意不得擅自采集。 

  过度采集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一种社会之害,对这个问题不能含糊。这次工信部果断地祭出杀手锏,对豆瓣等106款APP果断作出下架处理决定,顺民心合民意,彰显了公平正义,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规制APP行为也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当今是法治社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应成为基本的法律遵循。作为平台运营商任何行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公民个人信息不是“唐僧肉”,谁都可以随随便便地“啃一口”。依法规制APP行为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不能让APP成为毫无边界的侵权利器。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不能让APP成为无边界的侵权利器”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