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形势判断的正道与歧途-中国讯息网

战略形势判断的正道与歧途

作者:伟达 阅读量:11526609 发布时间:2021-12-02 18:01:18

在大国发展、政治与博弈中,能否对战略形势做出比较客观正确的判断,是决定胜败的一大根本前提。孔子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战略形势判断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存在正道和歧途之分,这也为历史的教训和镜鉴所反复充分证明。

仅从现代历史来讲,二战期间的德国和日本,及冷战期间的苏联,都由于出现重大战略形势误判,而导致自身的溃败和衰亡。注意,这里特指战略层级的形势误判。人非圣贤,在战术上有时出现误判,在所难免。譬如美国前一段时间错判阿富汗局势,结果塔利班武装用不到几周,就接管控制了阿富汗全境,并导致了美军的仓惶撤离。

但战略层级的形势判断一旦出错,那就事关国家兴亡,大业成败。当年德国,日本和苏联的问题,首先在于基本价值观和取向上,就没有把世界看对,于是其拼命要达到的目标和目的,与世界潮流、人心所向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这等于是一早就为最后败北埋下了深重的伏笔。

再一个就是极端思维,巨婴模式,丧失了对形势的冷静客观判断力。德国和日本都是在一战后,地位待遇倍感屈辱,饱受煎熬,随后竟选择了法西斯主义道路,快速片面崛起的同时也极度自我膨胀,认为自己可以在欧洲与亚洲称王称霸,其它国家都已经腐化堕落,贫困落伍,不堪一击。

苏联则把意识形态的颜面放在了首位,绝不甘拜下风,必须高调宣传自我制度的优越性,让资本主义无地自容。我们蒸蒸日上,他们日薄西山。这种无底线的自我造势吹嘘,最后连吹嘘者自己竟都习以为常,信以为真了,也就导致了对世界形势和力量对比的系列严重误判。

还有就是在重大战略节点上误判,导致自己盛极而衰,走下坡路。当年德国认为英国已经奄奄一息,美国孤立主义,于是自己可以放手入侵征服苏联。日本则认为在亚太区域一举打垮美国和西方的势力,自己就可以主导大东亚共荣圈,于是贸然袭击了珍珠港。冷战中的苏联则不惜血本与美国搞军备竞赛,并悍然入侵阿富汗,发动反改革的国内政变,结果反而拖垮了自己。

关于战略形势判断的正道,宏观历史也揭示出三大要诀:第一,就是要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及文明发展的规律性,以及规律中所表现出的趋势和前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和文明进化的规律,应该是逐渐地,整体地朝着更加理性、包容、协商、自由、民主、法治和公正的方向。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知,辛亥革命才获成功,法西斯才被战胜,冷战才得以终结。相反,任何的战略形势判断,如果缺乏这样的原则支撑,定会产生偏差谬误。

第二,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历史和实践所证明是正面、积极和成功的东西,就应该采纳、坚持和发扬光大。反之,为历史反复证明是负面、落伍和失败的东西,就应该摒弃和超越之。实事求是的反义词是臆想当然,那样去认知和判断战略形势,其后果无疑是错误和危险的。

4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果不敢实事求是,反而顽固坚持“两个凡是”的教条,如果不能靠真理标准大讨论充分解放思想,今天中国的实力提升局面还有可能,还可以想象吗?

第三,历史反复证明,“一言堂”里不可能出真知。这还不是指所谓“兼听则明”,从身边左右的人多了解一下情况就行了。

真正的大智慧只能产生在自由思想和辩论的真实大环境中,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巨人产生的高峰期,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而非所谓“大一统”治下。而大一统的中国,却经常误判内外局势,官方智库再多也没用,这些都是正反两面的有力历史佐证。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战略形势判断的正道与歧途”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