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的“年轻资本”还能挥霍多久?-中国讯息网

互联网企业的“年轻资本”还能挥霍多久?

作者:李红军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10-08 14:12:51

 作为当下最吃香的行业之一,互联网行业聚集了大量年轻、高收入群体,平均年龄仅二三十岁,非常“朝阳”。以TMD(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为代表的新生代互联网公司,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含30岁)的公司几乎占一半。(和讯网10月6日) 

  人们常说,年轻就是资本。确实,如今年轻一代云集互联网,占据半壁江山,年轻成为一些互联网企业的“独特优势”。然而,互联网企业这种用透支年轻人身体赌明天的做法屡屡受到社会诟病。 

  互联网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朝阳产业”,薪水高,待遇也不低,殊不知,这些却都是以透支身体为代价。时下流行的“996”“007”工作制就是一个明证。社会语境下,许多年轻人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地工作,看着就有些让人心疼。 

  诚然,年轻人正是干事创业的时候,常言道:今日不拼等待何时?努力一把,拼博一把,对于年轻人经受历练,丰富阅历确实有很多好处,但是,一旦身体被搞垮了,那些所谓的“骄人成就”又有何用?笔者注意到,这些年因为过于拼命而英年早逝的不在少数,可见,用青春赌明天未必能如人所愿。这些年很多中老年疾病在一些年轻人身上屡屡出现,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心梗等,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 

  从另一方面讲,互联网企业的这种“年轻资本挥霍”对整个社会来讲未必是件好事。时下互联网企业被人们形容为吃青春饭的地方,一旦过了35岁往往在企业不受待见,35岁似乎到了自己的“退休时间”,一些互联网企业不断地进行社会招聘,充实所谓的“新生力量”,而那些“人老珠黄”者则面临着被清洗,被辞退的命运。 

  互联网企业成为不养中老年的地方,互联网企业如此决绝地对待员工,这样的企业能有社会责任感吗?能有道德血液吗?一个企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厚植人文情怀,让员工有归属感,日本的松下等企业实行终身雇员制,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而互联网企业则把年长视为累赘,变着法子挤兑人走,这样的企业人文情愫从何谈起? 

  互联网企业不要成为年轻资本的挥霍者,或许,这种年轻资本挥霍短时间内能给一些互联网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年轻资本挥霍”无疑是一种杀鸡取卵。如果将来有朝一日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时,谁又甘愿为这样的企业效力?互联网企业,请收起你们那套年轻资本挥霍游戏,别再让年轻人卖命地工作,这样做极其不厚道,必须进行矫正。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互联网企业的“年轻资本”还能挥霍多久?”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