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就进名校?重庆忠县一家医院的新生儿病房全部以高校校名命名,包括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牛津大学等知名大学。6月18日,该院院长回应称,这样命名的初衷是对新生儿的一份祝愿,也是为了给医生们激励和调剂,更好地服务入院的家庭。当天晚些时候,院长联系上记者,称所有另类病房牌子均已摘下。
在我们的印象中,医院的病房除了“重症病房”等少数以中文命名外,一般都以数字来标记病房号。这不仅好记,而且也是一种惯例。
但重庆忠县的这家医院却不按“套路”命名,竟然“独辟蹊径”,把新生儿的病房全部以高校校名命名,包括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牛津大学等知名大学。这让人不免有些“刮目相看”,同时,也让人“惊叹不已”。
虽然该院院长回应称,命名的初衷是对新生儿的一份祝愿,也是为了给医生们激励和调剂,更好地服务入院的家庭,但院方的如此“创新之举”,无不让人觉得“用名校命名病房”是一种赤裸裸的“名校情结”。
在孩子的教育话题上,有一句话不能不提,那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这家医院已然把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一出生就“傍上名校”。真可谓是良苦用心啊!
虽然有人说院方“用名校命名病房”,玩的是一种“噱头”,是想“讨喜欢”拉生意,但此举无疑是“玩过了头”。“用名校命名病房”,不但涉嫌侵犯名校的名称权,而且也无形之中给新生儿的父母制造了一种“焦虑”和“恐慌”。同时,也让新生儿从此患上了名校“焦虑症”。这对孩子今后的教育和健康成长无疑起着“帮倒忙”的反作用。
因此,笔者以为,“用名校命名病房”,看似是一种“噱头”,但其实是当今社会教育功利性的一种真实写照。倘若对“傍名校”、“名校情结”等教育功利性的思想意识不改变,那么,类似“用名校命名病房”的“创新之举”,可能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
但愿“用名校命名病房”只是院方玩的一个“噱头”而已,我们的为人父母者切莫受院方“影响”,还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让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套上了“名校情结”,而羁绊了孩子前行的脚步。如此,反而适得其反,毁了孩子的前程,影响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