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58人受伤、14万余人受灾,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
地震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有大爱。从汶川到雅安,从九寨沟到长宁,危难关头,总会有一个声音让人患难相依、无所畏惧;危险时刻,总会有一种力量让人舍生忘死、砥柱中流;危急之中,总会有一种信念让人坚韧不拔、气吞山河,这就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种在灾害面前迸发出的最强的声音、巨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再次在长宁6.0级地震中显现。
四川离北京很远,但四川灾区与中南海很近。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对全力组织抗震救灾、科学施救、避险安置、开展防汛抢险救灾等工作提出重要要求;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防范次生灾害等。
灾害面前,第一位的责任、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灾区群众的深切关怀,为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灾大难面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一种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的深情。在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哪里出现了险情,哪里群众最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要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现场指挥,靠前指挥,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人在,家园就在;人在,希望就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始终坚持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医治……事实上,从6.0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这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灾区群众发出的铮铮誓言。
对于灾区来说,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以人为本、科学施救,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尽可能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尽快恢复灾区基本生活和生产秩序。
当前,全国各地正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初心、就是使命。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灾而动、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向险进发,带领群众与震灾抗争 与生命赛跑,成为抗灾一线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成为群众眼中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用血肉之躯把初心和使命刻印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令人感佩,催人振奋。依靠这种坚强不屈的信心和力量,灾区人民一定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