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隧道拍照定格“人生最后一刻”-中国讯息网

莫让隧道拍照定格“人生最后一刻”

作者:严奇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8-11 15:26:18

 夜色下的成都天河西二街隧道已经成为网络平台上的“网红隧道”,这里盛产“港风大片”。不难注意到,“港风大片”中的人物并非站在人行道上,而是与车流并肩。记者了解到,目前交警部门已经联合多部门开展治理工作。(《成都商报》8月11日)

  为了拍出“港风大片”,给生活留下纪念,少数人“打卡”心态不难被理解。然而,隧道行车是“静中取动”,隧道拍照是“动中取静”,二者相遇可不是什么浪漫的好事情。行人与车流并轨,易滋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要知道,再唯美的照片也挡不住人生最后一刻的来临。对待此类无视交通安全的拍照行为,还是得严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城市隧道历来是安全隐患较高的区域。受空间、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隧道内司机视野受限,制动环境受限,倘若酿成交通安全事故,轻则阻碍交通运作,重则引发连环事故。为了一时之快,占道拍摄,真可谓“害己害人”。 

  必须注意到,于“网红隧道”打卡拍照的现象不是个例。宁波的常洪隧道、杭州的万松岭隧道、香格里拉市的东环线解放隧道等等都曾遭遇“打卡族”的侵扰。且随着网络打卡风的弥漫,此类现象似乎愈演愈烈。隧道打卡的都是成年人,有一部分甚至已取得驾照,试问,对待此类违法行为,为何明知故犯?原因还是在于受打卡风气影响。 

  城市隧道不应该成为“网红”拍摄地。由网红现象引发的安全问题,就该由网络入手全面打击。一方面,要针对组织隧道拍摄的摄影机构、直播单位从严处罚,防范有组织的打卡行为;另一方面,要深入社交网络、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对有危害交通安全的道路拍摄、隧道拍摄照片、视频进行清理,以“宣扬不安全交通行为”为名,对当事人进行惩戒。 

  著名文化评论家保罗·福塞尔,在其所著的《恶俗》中谈到,恶俗就是将本来糟糕的东西装扮成优雅、精致、富于品味、有价值和符合时尚的一类现象。由此来看,隧道打卡拍照就是一种“恶俗行为”。对此,我们从道德层面上,否定此类拍照行为的“唯美性”,兴起抵制隧道拍照的舆论热潮。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莫让隧道拍照定格“人生最后一刻””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