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凉了,资本造星能停下来吗?-中国讯息网

吴亦凡凉了,资本造星能停下来吗?

作者:陆玄同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8-02 18:06:10

 罗翔老师说,“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遵纪守法,这个人完全有可能是人渣”。果不其然,最爱标榜自己遵纪守法的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北京市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至此,历经“小G娜事件”不倒的“签签君子”,终于倒在了他“我把自己送进监狱”的义正词严中。实践证明,现实中他演戏的水平是个渣渣,但在网络上颇有几分老戏骨的味道,连马薇薇都为他宣扬“还有比明星x粉更好的粉丝福利吗”,编剧六六也伸出舌头跪舔“长得这么好看,还要哄人,陪完睡还要被背叛”。 

  听听,这是人话嘛。 

  对于吴亦凡的种种不堪,网友早已将其翻了个底朝天。不管是因“吴签”而引发的各种谐音梗和段子,还是从“顶流”到“阶下囚”引发的狂欢,都指向网友对这个资本和粉丝喂养的“巨婴”的弃之如敝屣。“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吴亦凡,终于可以“无以返”了。 

  在都美竹的檄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资本逐利催化畸形饭圈文化,导致你走到了今天。” 

  诚然,吴亦凡是含着“金钥匙”出道的,资本的加持,大牌导演的助推,将这个有些姿色的“孩子”捧成了神。郭德纲有句话说得好,“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但当国内的偶像产业,开始形成了一条趋于成熟的资本“造星”、粉丝打投、商业变现的产业链条时,艺人的文化修养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如果能靠脸赚得盆满钵满,谁还会在乎有没有文化? 

  粉丝对偶像有句经典说辞——“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与郭德纲的表述异曲同工。但这也说明,粉丝未必都是盲目的,这句话清晰地描述出“偶像”这一娱乐圈新兴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要指向“德艺双馨”。如果说颜值、才华上有个性化偏好,那人品则有其公共属性和评价标准,没有起码社会道德底线的“人设”,就是压死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吴亦凡的倒下能够带来某种反思,那应该是对资本造星的反击和对艺人文化修养的再强调。 

  影视文化是大众文化,过度靠脸,热衷挤胸,只会造成审美的偏狭。而资本包装起来的所谓明星,就像是景区里的凤凰,开屏那一刻很美,落了水就一点不如鸡了。 

  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没有经年累月打磨的演技,不配称演员。流量明星不算是演员,充其量是资本下的蛋,说白了就是个“卵”。 

  据艺恩咨询的调研报告,2020年国内偶像产业总规模或超1300亿元。仅在2020年,国内就推出了17档偶像选秀类综艺节目。都说大众审美是传播的产物,诚然,小鲜肉的流行,娱乐明星、网红的火热,就是粉丝经济下的流水线产品,彼此共用一张脸,同走一条线。 

  时下,舆论场对于流量明星和小鲜肉的态度正在转变,而吴亦凡的倒下,只会加速舆论对资本造星的反击,你以为那些所谓的粉丝,会有多专注吗,娱乐圈的一夜封神和跌落神坛,围观的可能是同一批人。粉丝能造神也能毁神,所以艺人们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粉丝太当回事,只有过硬的本事才是自己的,粉丝的善变不亚于孙猴子的脸。 

  相比大家对小鲜肉的厌恶,越来越多的老戏骨在舆论场封神。毕竟,艺人的成长也需要时间,没有经过一部部作品的检验,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现在的选秀节目,让很多小鲜肉“一夜成名”,当明星可以速成,批量生产,“造星”便被资本青睐,“艺人”便不再是艺人,只是商品。既然是商品,速成的显然是没有经过质检合格的,也就是垃圾商品。但垃圾也有可回收的,吴亦凡们或许还配不上垃圾这个词。 

  流量明星们的表演,迎合了一群低趣味的粉丝,同样,这样的粉丝群体又反哺流量明星,使其更加膨胀,更加空心化。 

  殷谦在杂文集《心灵真经》中这样说道,“人如果没有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关于趣味的评价标准,就无法进行积极有效的精神交流和审美评价,这种有害的、低级的趣味会影响人们形成雅正、健康之审美观。说严重一点,它甚至会导致社会性的审美价值观念之混乱,以及审美趣味之败坏。 

  显然,流量包裹下的明星相,已然面目可憎,全然没个样子了。 

  或者说,我们只需要“德艺双馨”的演员,希望他们能拼尽全力演好每一部作品;希望他们别把喊数字当成念台词;希望他们别把一些小小的身体擦伤当成重大事故广而告之;希望他们能多看点书,好好做个人。 

  作为具体的人,吴亦凡的罪,法律自会处理。但作为流量符号的他,他衍生的恶会在他心中对他进行反噬。 

  做演员就好好做个演员,当粉丝就安安静静当个粉丝不好吗?他们身上,打着流量堆起来的强效高光,他们“成功”的路上,有资本不遗余力撑腰。但以后,管什么“德艺双馨”,只要名利双收,这条路恐怕走不通了。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吴亦凡凉了,资本造星能停下来吗?”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