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同车不同温”是精细化服务的体现-中国讯息网

地铁“同车不同温”是精细化服务的体现

作者:郭元鹏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6-19 10:12:12

    6月17日,北京地铁6号线金台路站,站台地面张贴了“同车不同温”的指示标。近日,地铁6号线开始尝试分设“强冷车厢”和“弱冷车厢”,“强冷车厢”的平均客室内温度约为25℃、“弱冷车厢”约为27℃,乘客可根据指示标按需乘车。北京地铁表示,6号线的全部列车都将陆续进入“同车不同温”模式。

  “强冷车厢”的平均客室内温度约为25℃,“弱冷车厢”约为27℃。乘客可根据指示标识按需乘车。这是北京地铁6号线推出的“同车不同温”服务模式。在北京地铁6号线路上乘坐地铁,乘客可以选择“不同温度的车厢”了。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改变”,而实际上却是“大大的服务”。 

  夏季地铁开启“清凉模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服务,这种“清凉模式”自然也是大家所欢迎的。只不过是,人们对于“清凉模式”的需求是不同的。是“很凉爽”还是“有点冷”,会因为是男是女而感受不同,会因为是老是少而感受不同,会因为身体状况而感受不同。比如,相同的“清凉模式”,女性可能感到“有点冷”,老人感到“有点冷”,身体患了疾病的也会感到“有点冷”,而其他群体还可能感到“有点热”。 

  去年夏季去过一次上海,上海是地铁发展比较好的城市之一。我和妻子儿子一起乘坐了一辆地铁,平时就“害怕炎热”的我上了地铁的最大感受就是“真是闷热”,而妻子和儿子却说“咋这么冷”?这就是人群不同,身体不同带来的不同感受。我们经常听到类似抱怨,不仅是在地铁上,比如有的办公室里,女性就会说“空调太低”了,而男性则说“还是热了”。比如在一些公共空间的办事大厅,也有类似的情况。再比如在医院的病房里,居住的患者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疾病不同,对于“空调温度”的感受也是不相同的。有的患者会征求其他人的意见:空调温度能否调高一点? 

  那么,究竟如何改变这种“相同温度”的服务呢?北京地铁6号线进行了创新和尝试,分出了不同的车厢,提供了“强冷车厢”和“弱冷车厢”的服务,乘坐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选择,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温度的车厢”,这样一来感受就更好了,“喜欢冷一点”的与“喜欢热一点”不再纠结了。城市公共服务就需要“同车不同温”式样的人性化服务,对于管理部门而言没有什么损失,对于百姓而言却有了“最舒适的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笔者还想到了高铁等交通工具,高铁上的“所有车厢都是一个温度”也曾经遭遇过质疑,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北京地铁”的做法,设置一些“不同温度的车厢”呢?地铁“同车不同温”,公共服务需要温情脉脉。

责任编辑:XW139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地铁“同车不同温”是精细化服务的体现”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