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23日发布《洪涝灾害灾后动物防疫技术指南》。《技术指南》提出,强化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不得买卖、加工、随意弃置因灾死亡畜禽。(7月24日 中国新闻网)
河南这次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害,也让无数的畜禽丧命于洪水之中。现在,河南各地的洪水逐渐退去,民众开始灾后的秩序恢复,那么,洪灾淹死的畜禽如何处置?成了灾后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时候,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洪涝灾害灾后动物防疫技术指南》,为处置灾后淹死的禽畜,指明了大方向——必须无害化处理,不得买卖、加工或丢弃。
首先,如果对淹死的禽畜管理不当,让淹死的禽畜被加工,流入市场,那么。必然对老百姓的饮食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事实上,即便原来没有患病,但淹死的禽畜经过数日的浸泡,再加上高温,很可能携带病菌,因此,我们必须放弃食用。
不过,暴雨已经给民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有些人可能想从淹死的禽畜身上弥补损失,将打捞出的禽畜出售或加工,让它们流入市场,走上老百姓的餐桌。从这个角度看,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监测,严格防范和监管,确保淹死的禽畜被人加工或销售。
其次,不售卖、不食用淹死的禽畜,这只是最低要求,我们还必须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尸体漂浮腐烂,影响水质,污染空气,有诱发人畜共患疾病和传播疾病的风险。所以,我们不能对禽畜尸体弃之不理,或者简单掩埋,而应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优先采用化制等方法,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深埋法处理。但深埋法处理一定要科学选址,规范操作,防止污染水源和环境。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俗语绝非空穴来风。禽畜尸体,就是散播病毒、传染疾病的重大隐患源之一,因此,做好灾后防疫,禽兽尸体的正确处理十分有必要,不可等闲视之。当然,无害化处理需要成本,基层部门或个人会不会出于成本考量,而放弃无公害处理?这个需要认真监督。
概而言之,洪灾淹死的畜禽,需要特殊“关照”;否则,就有诱发次生灾害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