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陕西西安利之星奔驰女车主坐在引擎盖上哭诉维权一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两个月过后,奔驰又出事儿了,而且出事儿的还是这个“西安利之星”。西安利之星渭南分公司再被指新车漏油,而车主退车前必须签署保密协议。
渭南的王先生买了奔驰才三个月就开始漏油。而西安利之星渭南分公司的态度却很暗昧,想要一步到位,直接高价回收可以,但前提是必须与车主先签个保密协议,这令王先生十分不解,自己只是来修个车而已,为什么店家要如此大费周章?该店称,这样做是“想提高满意度”。
然而,此做法是否合法合规,就被打了一个很大问号。通过合同方式解决问题,但又限制了消费者的一些权利,如果签订此协议,意味着王先生可能失去起诉权,因为合同中对此进行了限制。合同中约定了40万的违约金,而该车可能也就40多万,这样的条款显然不公平也不合理。
尤其是,一旦签订了类似和解保密协议,损害的不仅是王先生的个人利益,如果车辆确实存在设计缺陷,却因签订协议造成了隐瞒,可能会损害其他购车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且,王先生购买的这辆车,到底是质量有问题,还是出厂前就存在问题,或该车本就是一辆“问题车”,就绝不是签一个保密协议的问题,而是更严重的涉嫌欺诈问题。
人们对女车主坐在引擎盖上哭诉维权一事,至今恐怕仍印象深刻。而购买三个月的奔驰车漏油,商家还是“西安利之星”,其短时间内频繁出事,肯定事出有因。当时,对“利之星”的处罚,就被普遍认为“过轻”,因为存在不诚信经营行为,仅是道歉、换新车、退还金融服务费、车内装饰升级、提供4E店1对1VIP服务等,而对“涉事车辆有关质量问题已进入鉴定程序”以及其他涉嫌违法违规问题,一直未有结果。
一般情况下,如果遇到纠纷,消费者和商家可通过协商或签订协议的方式和解,但前提必须合法合规。而“利之星”想与王先生签订保密协议,显然存在不合规不合法的内容。当时处理女车主维权事件后,不少人认为那是一个契机,从而使维权走上正轨。遗憾的是,“利之星”再次出事了,这证明,之前对其处罚不够重,反而是消费者付出了惨重代价。
据悉,渭南市工商局临渭分局表示,已接到消费者王先生的投诉;杜桥工商所开始调查处理此事。然而,人们最担心还是,如果证明“利之星”确实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却仍得不到严厉处罚,就无法让“利之星”长记性,那么下次再出事,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