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彩礼贷”到“三孩贷”别拿民生痛点当卖点-中国讯息网

从“彩礼贷”到“三孩贷”别拿民生痛点当卖点

作者:苑广阔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6-07 19:05:50

 “一胎最高10万元,二胎最高20万元,三胎最高30万元。”近日,网传一张关于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生育消费贷”的宣传海报,引发关注。该海报提到,产品最高期限3年。1年期年化利率4.85%,1-3年期年化利率5.4%。(6月6日澎湃新闻) 

  这家银行的这款贷款产品被曝光以后,马上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反对者认为,这不过是银行的一个营销噱头,如果一个家庭连生孩子都要贷款,那么他们如何有能力偿还贷款?但是支持者则认为与生育相关的消费需求确实存在,金融机构可以开发这样的市场。 

  而现在这个“三孩贷”,很容易让人想起之前引发热议,最终“胎死腹中”的“彩礼贷”。当时也是社会上天价彩礼现象闹得沸沸扬扬,引发广泛质疑,于是有银行顺势推出了所谓的“彩礼贷”,结果在公众的质疑,舆论的抨击之下,涉事银行撤下该贷款产品,并且向公众道歉了事。而现在的“三孩贷”如出一辙,当事银行显然也是看到了国家“三孩”政策引发公众热议这一社会热点事件,然后想蹭一波流量。 

  但是,这样的热点和流量,显然不是那么好蹭的。银行推出的所谓“三孩贷”,说到底就是一种“生育消费贷”,先不说这样的贷款产品,公众根本没有接触过,其存在本身,也是充满矛盾的。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没有必要去选择贷款生孩子,而对于想生孩子却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也不太可能为了生孩子就去贷款。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孩子“生得起养不起”,养孩子才是最花钱的,如果一个家庭连生孩子都要贷款,那么养孩子怎么办? 

  一些金融机构的“彩礼贷”“三孩贷”之所以引发质疑和争议,甚至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就在于婚恋拿不出彩礼,想生孩子却生不起,本来就是民生痛点,是需要政府和社会所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民生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包括银行在内的一些金融机构,却利用这样的民生痛点来做文章,当噱头,不但其推出的金融信贷产品乏人问津,而且还很容易引发众怒。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奇葩贷款”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除了“彩礼贷”“三孩贷”,还有什么“墓地贷”“美容贷”,也都招致公众普遍的质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轻信了一些整形整容机构的诱导,最终成为了“美容贷”的受害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早在今年4月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就“彩礼贷”、“墓地贷”等热议话题回应称,个别的银行打着所谓金融创新的旗号,挑战社会痛点,引导居民过度负债,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对此,我们希望金融机构能够有清醒的认识,主动远离这样的“奇葩贷款”,更希望金融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从“彩礼贷”到“三孩贷”别拿民生痛点当卖点”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