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过后,父亲节也如期而至,但多年来,母亲节“热”而父亲节“冷”的现状一直没有改变。与母亲节相比,父亲节的氛围还显得不够热烈,这从母亲节来临前商家搞的各种促销活动,以及社会舆论的关注度上,就可以得到证明。
近年来,父亲节也逐渐“热”了起来,但与母亲节还不能相提并论。舆论氛围也好,关注度也罢,就连儿女对父亲节都不是很热衷。在多人的潜意识里,父亲节似乎没有母亲节那么重要。虽然不少儿女们也要在父亲节这天为父亲忙前忙后,但与母亲节相比,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都不如母亲节多。
父亲节受冷落肯定不正常,也实属不该。在多数人眼中,母爱是善良、包容、慈爱的象征,而父爱则是严肃、冷峻、严厉的代名词。虽然也有“父爱如山”的形象比喻,但父亲这座“大山”承受的压力,总被无端忽视。受传统思想影响,儿女们很少直接表达对父亲的爱,有了想法也不敢向父亲表达。这就是子女与母亲沟通较多而与父亲沟通较少的原因,虽然各家庭实际状况不同,但大体如此。
平时,父亲更多扮演了“硬汉”角色,客观上、固化了父亲的形象。然而,父亲刚毅的外表下却也隐藏着一颗孤独的心。事实上,父亲承担的家庭重担并不比母亲少,仅是分工不同。母亲承担的多是抽象的情感类,而父亲则承担更多具体责任。父亲有苦只能多是往自己肚子里咽,有了压力也不愿与人诉说,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内敛的性格,而这恰恰是需要关心和疏解的,更是容易被忽视的。
其实,父亲也有柔弱的一面,只不过父亲有“顶梁柱”这个标签,他们都不愿意把“弱”的一面外露,更“隐忍”而已。父亲的角色一直是“保护伞”和“主心骨”,甚至不容父亲失败,失败了就是无能的父亲,这就给父亲造成了更大压力。可是,世上本无“全能”父亲,生活中的父亲可能都很平凡甚至平庸,只要他们勇于担当、尽心尽力,无疑都是好父亲。
可见,理解父亲,包容父亲,重新认识父亲,把父亲节也重视起来,显得十分必要。而从某种程度上说,父亲更需关爱。很多人直到结婚生子才悟出:原来做父亲实属不易!是的,父亲身上的亮点很多,我们应该像理解和关爱母亲那样对待父亲,如此才能使家庭更和睦,社会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