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眼看着人民币又涨起来,不过经历过去年的那波大幅升值,国内企业对汇率风险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次相对比较淡定一些。去年金龙鱼等上市公司通过外汇对冲损失惨重,导致年报业绩利润降低,今年众多公司今这部分业务预算明显提高,并且财报显示拓展了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种类。
人民币近日涨势强劲连上台阶,叠加不断高企的大宗商品价格,外向型企业面临的两座大山愈发沉重。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五升破6.37元关口,收盘升104点至6.3654元,创2018年5月15日以来新高,6.3心理关口正进入视线。
对出口企业而言,卦哥家认为汇率的对冲和保值是业务经营外的最重要内容。通过金融衍生产品与基础业务品种规模、方向相匹配的同时,也可规避原材料现货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汇率与大宗商品双双高歌猛进之际,风险预判是企业整体业务战略的考量之一。
短期的对冲操作能规避近期风险,但并不足以有效对风险完全覆盖,还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远期结售汇和买权产品规避汇率风险,从而实现订单成本锁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高枕无忧。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预期的大背景之下,企业的汇率风险管控工具也需要不断跟进。国内公司需要及时测算和监控风险敞口的变化,不断优化外汇风险敞口的计算工作,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现在令不少工厂与外贸企业的担忧增加了几分。
中长期而言还是比较看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升值,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还会升值3%左右,但是短期三到六个月内,很大程度上要看美元本身的波动,我并不认为央行会主动去干预甚至用汇率作为抑制通胀的手段。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周四召开会议称,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未来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这也是短短几天之内,监管层再次强调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为常态。
该会议并强调,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企业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金融机构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炒汇”,自身也不宜“炒汇”,否则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还会造成汇率大起大落。
预判汇率风险
在汇率风险预判方面,多数企业已经在订单合同谈判环节就考虑到汇率风险,最大化转移损失,他们普遍表示风险管理的嗅觉在增强,因为每一次波动就是一次压力测试。
在人民币双向波动之下,卦哥家建议企业可采取滚动分层来对冲汇率风险,可通过对不同期限匹配不同的对冲比例。不过,应结合企业自身汇率风险敞口、风险偏好、风险承担能力等情况,选择适合的结售汇衍生产品,避免过度套保或套保不足。
中国国际收支改善叠加美元弱势亦推动近期人民币的走强,美元自二季度起辗转走软,但与此同时,市场对美联储缩减买债规模的预期正在升温,随着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中逐步复苏,相信美元贬值趋势今年还会持续下去。
从风险回报的角度来看,我建议至少在未来一个季度保持美元空头头寸,主因各国将陆续宽松防疫限制,不利于避险货币的需求。
随着美元震荡偏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受其驱动将呈双向波动态势。此外,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深化,国外生产能力的恢复和进口价格的上升,预计今年经常帐户顺差会低于2020年,经济增长动能可能有所放缓,需警惕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回调风险。
外管局周五最新公布的4月外汇市场交易数据和早前的结售汇数据表现基本相符,不过5月人民币汇率频创新高,市场避险需求料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