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约谈了铜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涨也不该这样涨!不顾产业死活的拉涨行为肯定会被打压。”江铜金瑞期货研究所负责人李丽说,“铜价此轮上涨,跟铜供需结构关系并不大,是市场流动性太宽松把价格推到了现在这个位置。”(5月 27日《新华每日电讯》)
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铜价高涨会使下游用铜企业成本快速上升,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企业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天好几千地涨!以前涨还有个慢慢起伏的过程,这次涨得太迅猛。”
价格“疯”之下的“铜墙铁壁”是不是正常现象,很显然这次的价格疯涨,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因此,从保障业态发展的角度,国家有关部门约谈了有关企业。
价格“疯”并非只是铜一个大宗商品的问题。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受到监管层高度关注。发现,其中有许多方面反映存在过度投机炒作行为。5月23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召开会议。指出,将持续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坚决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虚假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无论是什么商品,可以说,价格的走势牵动社会的神经。企业发展也罢,百姓生活也罢,都不能容许价格“疯”成为平地“风”。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不能让约谈成为一阵“风”,而是需要养成“听风就是雨”的习惯,发现市场的异常波动,就需要在听到“风”的时候,多下几场监督的“雨”。让约谈价格的异常现场成为常态,保障企业的发展,保障民生的和谐。要看看涨价的背后,到底有没有私下的价格联盟!
让我们欣慰的是 ,关于价格的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未来5年,能源、水资源、公共服务价格改革以及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方面,都将形成常态监督约束机制,构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的“四梁八柱”。
比如,将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完善突发应急调控机制,健全以储备调控、进出口调节为主的调控手段,丰富和优化政策工具箱。比如,将坚持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不动摇,着力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筑牢保供稳价基础。比如,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养老、景区、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在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效率。
守护民生,就需要让价格“疯”没有机会乱刮风。这一切都需要监管部门的执法不是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