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常州5名男子为了拍警察训话的小视频博眼球,竟然报假警找警察来“跑龙套”。他们本来想自己来演,为此还特地买了“警服”,结果拍了两次,还是觉得太假。为了逼真,他们报了假警。可没想到处警民警的接警流程很文明规范,更没有他们期望的“训人”的画面。目前,警方已依法对5人进行行政处罚。(5月19日澎湃新闻)
见过沙雕的,没见过这么沙雕的。看到这样的新闻真是让人心情复杂。不得不说,这5位短视频主播还挺“敬业”,服装道具、取景妆台都力求到位,而且为了视频拍摄效果反复摆拍,怎奈达不到预期只能不惜报假警找真警察来友情客串。要是把这种较真劲头用在正经地方没准还能赢得一片点赞,只是此情此景此下场唯有送上“活该”二字。
脑子是个好东西,以身试法的“脑残”行为倒是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恶意报假警,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其行为妨害了公安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依法应给予治安行政处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时的头脑发热换来这么痛的领悟,人间值得吗?
这事虽然可笑,但又不难发现其折射出的“网红病”。当前在流量为王的直播生态里,主播们为了博眼球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近年来,短视频与直播平台不断被曝出低俗、色情、造假等乱象,更有甚者不少主播为了追求刺激而丧命。更可气的是,一些主播全然不顾社会影响,对受众尤其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造成了负面的示范效应,被那些看上去的“搞笑”和“有趣”带偏。
有人说短视频平台已经沦为“法律飞地”和“道德洼地”,处于一种法律与道德双重失守的状态,频频曝光的“网红病”对此算是一种佐证。一些主播素质不高,他们不愿或者不会用健康的东西挣钱,就靠这种丑陋的东西盈利。平台管理者为了抽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没有所谓的行业自律机制。加之网络平台发展迅猛,我们的监管难免捉襟见肘。
对此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对“网红病”对症下药。要规范行业管理,以制度规范倒逼各路主播和平台尽早形成行业自律,对问题主播敢于永久封禁“红牌”罚下。相关部门要善用大数据技术,对短视频与直播平台进行全程全员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广大网友要自觉抵制低俗、虚假、违法的网络内容,没了市场也就没有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