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厂出厂价格在4月份以三年半以来的最快速度上涨,因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第一季度强劲增长之后增长势头强劲,但经济学家们淡化了通胀的风险。
全球投资者越来越担心,由大流行病推动的刺激措施可能引发通胀快速上升,迫使央行加息和采取其他紧缩措施,从而可能阻碍经济复苏。
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国家统计局(NBS)表示,4月份该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6.8%,高于路透社(Reuters)对分析师的调查显示的6.5%的涨幅,以及3月份4.4%的涨幅。
然而,由于食品价格走弱,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温和上涨0.9%,分析师表示,生产者价格飙升带来的成本上升不太可能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仍然预计,近期上游价格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将证明是暂时性的,工业金属价格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回落,因为收紧的政策立场会拖累建筑活动。”
“我们认为通胀不会上升到触发中国央行重大政策转变的程度,”他们补充道。
中国当局已多次表示,他们将避免可能破坏经济复苏的突然政策转变,但正在慢慢正常化政策,尤其是打击房地产投机。
国家统计局(NBS)高级统计员董立娟在数据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生产者价格的大幅上涨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同比飙升85.8%,而黑色金属加工价格上涨30%。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Iris Pang)表示,全球芯片短缺影响家电、汽车和电脑等商品,消费者可能会看到价格进一步上涨。
她说:“我们相信,芯片价格上涨已经推高了4月份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价格,环比上涨0.6%至1.0%。”
消费物价指数仍属温和
4月份CPI上涨0.9%,高于3月份0.4%的涨幅,主要是受服务业复苏非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它没有达到分析师对增长1.0%的预期。
国家统计局副主任盛来云周五表示,中国全年CPI很可能远低于3%左右的官方目标。
盛将中国可能温和的通胀归因于目前核心通胀放缓、供应超过需求的经济基本面、相对克制的宏观政策支持、猪肉供应复苏以及从PPI到CPI的有限传递效应。
食品通胀依然疲软。猪肉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跌,猪肉价格同比下降0.7%,与上月持平。
随着中国从新冠肺炎的破坏性影响中复苏,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达到创纪录的18.3%。
许多经济学家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超过8%,尽管一些经济学家警告称,持续的全球供应链中断和更高的比较基础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削弱一些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