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纪霖说罗翔和张文宏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启蒙者,成为微博上的热议话题。许纪霖提到的两个学者,大多数人经常关注。罗翔是中国知名法学家,他因在《罗翔讲刑法》系列视频中风趣幽默的讲解而走红;张文宏名气更大,作为冠病疫情上海专家组组长,他经常向公众科普防疫知识,在网上也有很多粉丝。
但是,根据卦哥家小编查看,在许纪霖采访的微博上,许多网民表示反对和质疑。一些网民写道,谁还没有接受过教育,用得着别人来启蒙?还有一些人称,公知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没有人听他们的。
罗翔和张文宏都在网上被攻击过,去年9月,罗翔因网络暴力宣布退出微博。张文宏在疫情流行期间提出了“早上喝牛奶比喝粥更好”被一些网民指责为崇洋媚外
中国人真的不需要启蒙吗?从以上几位网友的表现来看,可能恰恰相反。启蒙是让人们具有理性的精神,具有现代市民的素养。一个人读书、上学、在网上发言,最多不是文盲,但离启蒙的要求还不够。
例如,罗翔在一期节目中谈论刑事辩护律师的作用时,谈到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谈到法律防止滥用公权。这些道理在成熟的法治国家已经是常识,但是在这个视频的留言中,很多网民都不满意。觉得律师为嫌疑犯辩护的是和坏人一起狼狈为奸,现实中持有这点的人也不少。
在10多年前,公共知识分子有过比较好的时代,笔者也是在那时候学到了不少无需付费知识的。但现在的状况比以前差,不是人们不需要启蒙了,而是大环境发生了变化。
首先,选择社会Politics和发言环境紧张,举国统一思想。公共知识分子,特别是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启蒙,必然带来自由主义、宪政民.主、多元价值观的思考,与主流意识形态难以兼容,生存空间狭窄,许多学者、律师、媒体人只能离开这个圈子。
其次,传统观念影响深远,民间一直有经验压倒科学、道德压倒法律、情感压倒理性的倾向。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分子的舞台更大,但普通网民也有发言权,而且人数越多,观点越激烈,影响力越大,反智和民粹风向更猖狂。
网络世界云集负能量的速度和广度,已在许多国家看到它对政治的影响力,以及对社会和谐的破坏力。人们都希望世界更美好,但如果只是付诸于对现实的抱怨、在网上开战对骂或是抗议行动,只会增添更多杂音与吵闹,社会只是原地踏步,与世界美好有永远的距离。社会的多元社会结构,以及日益复杂又多元的民众诉求,也正在线上线下汇集各自的力量。
打开中国近代史,到了历史转变的关键时期,总是出现外敌和外侮,“救亡压倒启蒙”多次上演。现在国际环境变得严峻,中西之争在很多人眼中成为大是非的问题,现代科学和政治理论多来自西方,这给启蒙带来了困难。然而,我国硬实力的增强带来的理论自信使得人们虚心接受西方思想的成功变得更加困难。
当然,卦哥家必须指出一些早期的公共知识份子本身也存在问题。有些人缺乏专业知识,在他们不理解的领域开口,露出马脚。有些人懒得客观地思考,只知道简单地比较中国和西方社会,灯塔国本身有问题的时候,就无法反驳了。也有大量公知不能知行合一,大幅度降低了公知信用。这些缺陷给了污名化公共知识分子者一个好的机会。其实任何社会与团体,从来也不缺聪明的人才和领袖,然而政治精英、社会精英、商界和团体里的精英如果只重视个人得失而把更多心思放在服务自己的聪明算计,而不是“用聪明做该做的事”做有用的人,即使没有战争,普罗大众已经被这些聪明的公知所误。
回望近代史,每个年代的社会尖兵,就是类似现在所谓公知,都会没事找事,都想挥洒青春,推动社会前进。看过《觉醒年代》的人,眼下情景似曾相识,他们或许会说,人生大道盲点处处。
我们看前年的香港,在看十年前的中东所谓茉莉花,都是那些所谓公知开始。然后一不留神,正义大业可能成了谋权大业,平权的诉求成了特权的追求。从东方到西方,没有例外。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普罗大众,让这些社会从启蒙成功前夕又回到原点。
无论如何,启蒙对今天的中国还是非常必要的,罗翔和张文宏这样的学者很珍贵。许纪霖评价说,他们不仅是专家,也是知识分子,有感情和关怀。社会想变得更好,启蒙者是必不可少的,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和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反,无论国力多强,没知识分子前景都令人担忧。如何正确引导知识分子的关注方向,如何引导社会对知识分子的从小认知,对国家和社会都是一个挑战,毕竟这件事任何个体无法做到,只能国家层面进行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