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选战前瞻-中国讯息网

香港特首选战前瞻

作者:鲍渤 阅读量:11421684 发布时间:2021-05-08 20:56:29

笔者最近在严守限聚令的前提下,在中环参加一个“私房菜饭局”,出席者除了媒体人,还有政商学界人士。虽话题东拉西扯有点沉闷,但说到谁将出选香港特首这个全城都关注的话题,个个眉飞色舞。

因为是“吹水”性质,大家把最可能与最不可能甚至最不可思议人选盘点一遍,竟然接近“一打”,包括早已传闻的“两特三陈”,亦即现任及前任特首林郑月娥、梁振英、财政司长陈茂波、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金管局前总裁陈德霖。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政务司长张建宗、港交所前主席李小加,还有律政司长郑若骅、警务处长邓炳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

笔者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北京推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新举措之后,最早引爆明年特首选举话题的是网媒《思考香港》对汤家骅的专访。此话题成了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华尔街日报》跟进。英国最老资格媒体之一《泰晤士报》甚至直接点了外间不太留意的《思考香港》的大名。

汤家骅最惊人之处是在采访中引用英谚“the devil you know better than the devil you don't”力捧林郑,大赞她是“历届特首中最开放的”,因为开明派、民主派或第三路线派别进入现届政府的比例远超过往各届政府。

印象中,林郑最风光的时刻是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与习主席并肩而行,春风满面,文武百官在后紧随。但林郑在2019年“反修例”黑暴狂潮,经历了从政生涯中的最低潮。堂堂特首不敢“落区”,宣读施政报告要在礼宾府以视频播出。

黑暴期间,有传林郑因压力太大有辞职冲动。纵算这是真的,现在已很不一样。因为有国安法保驾护航,香港形势一片大好,而且越来越好。港府不再是官不聊生的“热厨房”,林郑希望连任完全可以理解。

汤的“魔鬼论”甫一出街,遇遇一众建制中人迎头痛击,其中表现“最着急”的是有“头号梁粉”之称的张志刚。

CY(梁振英)重登特首宝座的意愿,可谓显而易见。今年两会期间他接受路透社采访,表示不排除重返过去职务,说“我会竭尽所能,为香港服务,为国家服务。”

但梁现在贵为国家领导人,做特首岂非“降格”?也许是“护主心切”,张志刚日前接受媒体采访说,做全国政协副主席也可兼任特首嘛,“周恩来也兼任过外交部长一段长时间,有没有人说过他降格?”。如果两职真的难以兼顾,张志刚:梁振英定毫不犹豫拣做特首(香港01标题)。

另一个“恨做特首”(粤语的恨有另一重意思,就是很想很想,例如恨嫁)的叶太,是竞逐下届特首群雄群雌中年龄最大者,但当今政坛古来稀算年轻了,拜登特朗普马哈迪就是明证。

虽然两度铩羽而归,无法入闸,但叶刘屡败屡战,不愧为香港政坛铁娘子。她确有“把砲”之处,是建制阵营中少数能够在直选跑道赢取立法会席位的好手,比起许多在行业或其他利益集团提名而不劳而获者,令人肃然起敬。

叶太出道很早,1975年已进入公务员队伍。她不仅是首位为过渡特区政府而公开放弃英国护照的首长级官员,也是香港史上第一位统领八大纪律部队的女性,其时麾下人数约63,000人,佔香港公务员队伍的三分之一 。2003年她硬销23条立法,遭受重挫辞职下台,赴美深造之后卷土重来,创立新民党活跃至今。

她也是林郑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之一。为了明辩是非,不惜与她在史丹福大学的导师、有民主理论大师之誉的“钻石先生”(Larry Diamond)决裂。

相比之下,与叶太同为1950年出生但还小三个月的现届特区政府第二号人物张建宗,就没那么生猛了。张的起跑点本来绝佳。林郑月娥、曾荫权、唐英年角逐特首前都担任过政务司司长一职。但额门很高的张似很有长辈风范,至今对问鼎第一把交椅,没有在公开场合明示或暗示有兴趣。

虽是吹水,也要省点口水,简单说说“三陈”。这三陈中以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最年轻,1965年出生。但他却是九七年香港回归至今,与历任特首均合作共事多年者,2017年是帮助林郑月娥胜选的功臣,其后被视为“特首黑马”。

反修例风波之后,曝光率大减。去年十月陈智思出席团结香港基金论坛时,直言自己刻意低调,以免被指高调为将来“铺路”,更强调“绝无兴趣”做下届特首。

金管局前总裁陈德霖,给人的印象是专业,执掌香港事实上的“央行”长达十年,还曾担任过特首办公室主任,既帮助香港安然度过全球金融危机,又捍卫了联系汇率制度,被视为深得金融精英青睐的非政治任命官僚。

陈茂波长期从事会计工作,属于很识“计数”的帐房先生。波叔予人的形象是亲民,民望在三司中最高。有媒体KOL认为,如果中央希望有新面孔、新开始,他亦不失为热门人选。

波叔是梁振英多年的亲密战友,亦有受提携之恩。《纽约时报》中文网甚至以“梁的门徒”概括两人关系。陈茂波当年是唯一为梁振英站台的立法会议员,之后加入梁振英班子做得顺风顺水,政圈戏称为“梁醒波”。如果CY出来选,波叔按兵不动是可以预期的。

香港回归至今,一直作为政坛旁观者的“新港人”,已蓄势成为不可小覷的新兴政治力量,撬动香港政坛势力版块,实乃大势所趋。新港人日后在立法会、选委会的席位,是多少的问题,不存在有没有的问题。

作为最引人注目的新港人的代表者,港交所前总裁李小加问鼎特首不是梦。李其实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年,说老香港不为过,但新就谈不上了。

从能力方面考量,李小加成功推动了港交所史上至关重要的多项战略举措,包括在2012年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在2013年成立场外结算公司、通过“沪港通”及“深港通”等方式,强力推动中国大陆市场的互联互通。有人认为李小加实际上开创了中企的新时代。

很多人都知道李小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曾任China Daily 的记者。但鲜为人知的是,李小加赴美深造前,曾经在渤海油田上班,从石油工人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从摩根大通中国区行政总裁再到港交所一哥,他书写的人生就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当然,香港给他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很重要。用才子陶杰的话说,“呢类人比林郑更唔想香港变一国一制 ”。

多年来,香港公众人物面对电视镜头讲粤语和英语,只讲普通话的李小加显得“独树一帜”。记得林郑上台时,大公报做的标题是“香港诞生了第一位穿旗袍的特首”,不知香港明年是否有机会产生第一个讲普通话的特首?

行政长官选举明年3月底举行,距今尚有逾十月。常言道,政治一天都嫌长,且没人有水晶球。但笔者认同张志刚的一个观点,无论谁执政都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保证自己不会成为“忠诚的废物”。解决香港实际民生问题,能力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香港特首选战前瞻”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