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先行区-中国讯息网

重庆将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先行区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4-28 16:02:51

中国政府近日宣布服务业扩大开放增设四个试点省市,唯一获选的内陆城市重庆,未来三年将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重点放在科技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为中国西部探索服务业扩大开放经验。

试点并以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等为龙头,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同时将开展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合作试点,逐步扩大到“一带一路”有关国家。

受访学者说,这项最新政策进一步确立重庆在中国未来两大发展战略——加大基础研究及“一带一路”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但学者也谨慎表示,由于此次开放范围非常广泛,暂不知重庆企业及机构是否有足够能力担当。

中国政府网4月20日发布消息,国务院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开展第二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期三年。这是自2015年在北京率先实施这项试点以来,首次“扩围”。试点实施六年间,北京第三产业发展利好显著,增加值已从2014年的1万6626亿元(人民币,下同,3401亿新元),将近翻一番至去年的3万零279亿元。

中国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上周五(4月23日)在发布会上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增加值目前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约55%,比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须进一步扩大开放。此次四省市在产业开放、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等领域,一共确立逾200项试点任务。其中重庆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担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使命。

商务部同日并分别为四省市发布各自的《总体方案》,披露试点主要任务等详情。这四省市未来三年将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监管模式、优化市场环境,形成服务业扩大开放新格局。其中,重庆及天津被要求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先行区”;上海及海南则侧重积累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是四大国家战略汇集地

四省市聚焦的重点领域也各有差异。重庆将围绕科技服务、商业服务等,放宽准入限制,并完善监管体系、深化改革等。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蒲勇健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重庆长期作为西部工业制造重镇,服务业偏弱并有待提升;该市又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及陆海新通道等四大国家战略的汇集地,须提供金融、商业、会展等服务支持东南亚与欧洲沿线贸易,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决定了试点更适合落户当地。

蒲勇健说,中央最新政策是“想推重庆一把,让服务业提升上去,为未来的‘一带一路’发展打下基础。”

在科技服务领域,重庆试点将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中央企业等在渝发展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科学装置,并将深化改革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

蒲勇健说,这显示重庆科学城(国家级)的重要性可能高于北京、上海、合肥等地聚焦将科技转化成商品的科学城,并放眼基础研究,在中美摩擦下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提供技术及内在动力。重庆科学城争取吸引国内外科学家前来工作,也须提供各方面国际水平的服务,“这对重庆特别重要”。

重庆将支持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外汇即期及衍生品交易;支持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鼓励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等。

重庆理工大学MBA中心主任邱冬阳受访时说,这些金融服务试点旨在促进与境外金融产品的对接并予以规范,也是中国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合作机制条款迈向具体化的举措。

中新重庆项目推动下
现代服务业开放初见成效

重庆商务委主任张智奎上周五在前述发布会上说,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近几年让重庆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重庆并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形成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等一批首创性、差异化的创新成果。

张智奎说,重庆未来将统筹服务业开放发展与内陆开放功能提升,通过物流、金融、信息等要素集聚,提升开放通道、平台、口岸、产业发展能级。

邱冬阳分析,中新重庆项目过去五年集中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及信息通信四大重点领域,此次试点显示中新重庆项目推动重庆现代服务业开放已初见成效,累计了前期基础。“中新项目前期的一些探索达到预期效果。这一次是归纳总结成一个服务业对外开放、内陆开放更一般化的政策。”

邱冬阳还说,苏伊士运河近日堵塞,凸显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的特殊价值。重庆可能进一步优化通关、转运方式、认证等机制,让铁海联运走向常态化,同时寻求把中新项目经验向更宽范围推广,覆盖东南亚其他国家。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重庆将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先行区”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