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独家报道了“河北唐山市丰润区政府未征得村民同意,将数百亩长势良好的麦苗毁掉,强制村民在耕地上种树”的相关新闻,引发社会关注。今天下午,当地已经开始拔树。媒体曝光后,当地曾回应称沟通不细。(4月20日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唐山丰润在农田里种树,毁地拔苗引发群众不满。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仅以“沟通不细”淡化种树毁苗的粗暴做法。如今,媒体曝光后,种树拔树的接连发生,反倒映衬出当地政府缺乏基本的施政理念,发展理念的偏颇着实令人担忧。
治理大气污染,是硬任务硬指标,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是也容不得胡来。这个硬任务确实需要铁腕手段。但是,铁腕手段将在哪里“开刀”,又采取怎样的形式,恰恰反映出当地如何面对大气污染治理,如何妥善处理治污和守法、治污和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关系平衡。
在硬任务硬指标的强大压力下,丰润方面在部分农田里开始毁苗种树,甚至未经群众同意就强行毁苗铲地,如此治污,难免不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因为这牵涉了群众种地维持基本粮食需求的现实需要,关系到群众应该获得相应适当补偿的正当权益,在需求和利益尚未得到有效回应时,群众自然不会答应毁苗种树的建议。
针对被群众举报、被媒体曝光的情况,丰润方面表示,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了冲突的发生。显然这是事后当地一种轻描淡写的掩饰。沟通不畅可以继续沟通,未经沟通直接毁苗种树就不只是沟通不畅的问题了,而是拒绝沟通。事实上,当地种树并未获得群众的完全同意,群众已经守在自家农田里防守,在群众回家的间隙,麦苗被铲。这显然不是沟通不畅所能承担的后果。
农地种树,暴露出丰润方面对农田的不重视,这在一些地方也多有发生。如某粮食大省铲除长势良好的麦苗建设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有的在麦田里毁苗建厂,有的在麦田区毁田拉沙。无论是毁田种树,还是建厂挖沙,完全无视保障粮食种植不受干扰的政策方向。
种树后拔树,决策的随意性,让群众买单,不仅毁了苗,也毁了树,而根本上是当地政府在决策中所暴露出来的依法行政缺失,所暴露出来的底线思维的缺失。中央明确提出,严防耕地非粮化,但当地却在耕地上种树,有违中央要求。谁该对毁麦种树拔树负责,需要一场持续的追责问责,需要一场发展理念的持续追问。
下大力气推进污染源的治理,与下大力气保证粮食安全并行不悖,不能损害群众根本利益,不能违背中央政策要求。以违背一项政策来落实另一项政策,是拆东墙补西墙的错误之举,很难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