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的阳光从头顶照下来,在五颜六色的花圈中,在响器班吹奏的哀乐中,在灵车旁、在新坟前,4月17日,“尬舞皇帝”顾东林的葬礼上,主播跳得满脸通红,声音嘶哑。为了流量,在他生命最后时刻,尬舞圈的同伴们也为他的荒诞人生添了一笔。(《新京报》4月21日》
古话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尬舞并非传统的丧葬礼仪,有主播在葬礼上尬舞吸粉,怎么看都是一类“不道德行为”。然而,顾东林作为尬舞行当的“传奇人物”,被他人以尬舞“蹭粉”,却又有一股合理性与诙谐感。与其说,他为尬舞“生”为尬舞“死”,不如说他因流量“生”因流量“死”。
近几年,随着“直播”与“短视频”媒体的兴起,尬舞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走红,“红毛皇帝”顾东林也诞生于这个时代潮流当中。尬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种舞蹈形式,它因释放情绪和压力得以走红于网络。虽然,不少人称其“卖丑”,不过它也的确满足部分观众的娱乐需求。
可惜,流量附着于身并没有让尬舞走向“艺术化”或者“正规化”,反而在“毁三观”上越走越远。前段时间,大衣哥、拉面哥被尬舞团体“蹭粉”,96岁“网红”卖馍老奶奶被尬舞团队“围观”,亦让大众加深了对尬舞的负面印象。如今,尬舞主播在顾东林葬礼上尬舞纷纷,看似情理之外,却在意料之中。
对照“社会摇”“杀马特”文化的发展历程,顾东林网红身份的走红与衰落,印证了尬舞的兴起与衰败。一类网络文化若想根植于网络社会,长期生存,就必须融汇于社会主流文化,与道德、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不断突破道德底线“哗众取宠”牟利,总有一天会没有底线可破,没有利益可谋。到头来,汲汲营营的尬舞文化还会反噬自身,落得身后笑柄,这又何必呢?
无论如何,作为一名“网红人物”,还是希望顾东林的葬礼能回归葬礼本质。利用葬礼蹭粉不是一种尊敬,而是一种嘲讽。即便,蹭粉主播能博得少数粉丝一时的笑意,最后也难逃被流量抛弃的结果。别让“红毛皇帝”的身后事出现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