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炒作殷鉴不远-中国讯息网

商业炒作殷鉴不远

作者:蔡恩泽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4-21 18:22:51

近些日子,一些中国投机者利用消费者的爱国热情,狂热地炒作鞋类商品,有的国产品牌鞋价格被炒到数十倍。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商业浊流。

商业炒作向来是不法商家投机钻营的看家本领,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进行无底线炒作,大大超过了商业宣传的意义,成了经营层面上的卑劣手段。

炒作是“做局”。中国商业的一大顽症,就是过度炒作题材或概念。那些在不同时期贴近当时热点炒作商业价格的案例,俯拾皆是。两年前就有炒盲盒的,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疯涨近40倍,有的爱好者不惜千金抽盲盒,有60岁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万元买盲盒。

炒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从2018年,就流行一句话:“中年人炒股,年轻人炒鞋”。炒鞋已经成为年轻人发财致富的门路。如今一夜之间,李宁、安踏等国产鞋让人高攀不起了。

中国人习惯跟风炒作,什么都拿来炒。其实是在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有些人就是不长记性,郁金香的教训早已抛诸脑后。

郁金香是16世纪从土耳其引入荷兰的,荷兰人很快就喜欢上这种色彩鲜艳的花朵。在随后几十年中,郁金香的价格飞速上涨。到了17世纪30年代,一枝较为名贵的郁金香,相当于四头公牛的价格,大大超过了它的内在价值。此时的郁金香已不再是作为观赏之用,而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投资产品。对财富的狂热追求,让人们不惜卖掉土地、珠宝、房屋,或者向银行贷款来购买郁金香。

郁金香泡沫并没有阻止人们对一夜暴富的渴望,在随后的历史中,这样的危机在不断重复上演,只是郁金香变成了互联网和房地产,变成了五花八门的商品,形成了一拨又一拨的炒风。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经济学铁的规律。商业炒作是利用人们一夜暴富的心理,以售其奸。而在一个时段,一种时髦的题材很受市场追捧,于是投资者养成一种跟风的习惯,哪里有新概念,就往哪里投钱。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概念光环下是尴尬的现实。以炒股为例,炒作概念股,大多投资者亏损。回看A股市场,当资源都蜂拥而至某一概念下的产业,使其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当所有资源都任由某个产业任意挥霍的时候,一场盛大的资本狂欢之后,留给市场的一定是散落一地的鸡毛。

商业炒作主要是炒概念。什么是概念?概念很可能是对市场走势的深入挖掘,但也许又是一个市场炒作的噱头,甚至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骗局。投资者不可能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受骗上当被套牢在所难免。

但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形象靠什么来建树?企业的效益靠什么来争取?企业的前途靠什么来铺就?显然不是靠概念炒作所能奏效的。

须知概念终究是虚的,再玄再美妙的概念也必须以企业的盈利为基础,脱离了企业实力的概念,只能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眼下,炒作球鞋其实是炒“爱国”这个概念。打着爱国幌子的“炒鞋热”,必须遏制。炒鞋,一边“支持国货”,一边又在算计同胞的钱袋。

鞋子归根到底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一味靠炒作经营,弄不好只是春风一瞬,寒流数度,断了自家财路。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商业炒作殷鉴不远”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