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黄国平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论文致谢刷屏后,黄国平给网友回信:也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4月19日《澎湃新闻》)
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一直很努力的黄国平终有所成。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激励着普通民众,刷屏的背后是感同身受,是期待努力终究有回报。黄国平给网友的回信中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这是美好的祝愿,但我们更期待,这不只是祝愿。
黄国平的起点相比于许多人来说,是低的,但他很努力。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开始,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像他这样的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很多,但能够像他一样拥有如此大的成就恐怕不多。这显然与他的努力分不开。其实我们想得最多的是,努力了,是否终有所成?如果努力了,还是没有取得一定的成绩,还没有什么回报,是不是表明努力没有用呢?我们显然会持否定的回答,只会说,你努力不够,或是你努力的方向错了。可这样的回答又有多少人相信呢?
“努力终有所成”就像是一颗定心丸,这是和所有已经在努力或是即将开始努力的人说的。但在现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人心里想着成功,但却并不是想靠着努力,而是要靠“非常规路径”去获得成功。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的确看到了一些人走捷径成功了,同时也看到某些制度的确存在着漏洞,在他们看来,既然不用努力就可以成功,何必努力?毕竟努力是要坐冷板凳的,是要付出代价的,是会很辛苦的。
黄国平通过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在我看来,有几个因素不可缺乏:第一,是他个人的努力,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是很努力的;第二,是获得了一些人的帮助,有国家层面,也有个人层面,在他的论文致谢中也提到了许许多多他没办法列举的好心人,尤其是博士生导师宗成庆老师的悉心培养;第三,他没有遇到什么不公平的对待。
其实,保障公平,诸如法律的公平、制度的公平、执行的公平等等,是很重要的。这是“努力终有所成”的基石,也是必要的保证。不可否认,社会上一些领域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走后门”、“找关系”都仍然是阴魂不散。唯有保证公平,才能让努力的人看到希望,也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努力的人取得成绩,“努力终有所成”不只是祝愿,更该是看得见的“公平”和“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