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依然使用旧的经济增长方式 刺激经济发展-中国讯息网

央行依然使用旧的经济增长方式 刺激经济发展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6825222 发布时间:2021-04-20 09:09:33

尽管国际社会呼吁中国经济“再平衡”,但在通过刺激住房和基础设施支出推动V形经济复苏之后,中国似乎并不急于放弃其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

周五发布的第一季度数据突显出,中国仍有多么依赖于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投资支出增长6%,而零售销售增长4.2%,这是基于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以消除去年冠状病毒封锁带来的基本影响。北京周一表示,仅在第一季度,北京就批准了能源、交通和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项目,价值454亿元人民币(合70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机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中国异常严重地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导致经济失衡。虽然这有助于推动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但批评人士说,这也导致了对债务的依赖--这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以及经济产能过剩,就像钢铁和煤炭等行业过去发生的那样。

人们认为,提高家庭消费份额将有助于“重新平衡”经济。中国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3%,是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投资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消费约占38%。

去年曾担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顾问的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Justin Yifu L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呼吁消费拉动增长“没有经验证据或经济理论的支持”。他认为,对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大量投资能够提高工人的生产力,提高他们的收入,进而增加消费。

“如果我是一个普通人,我关心的是消费的增长率。我们希望有更高的消费,但不一定有更高的消费比率,“他说。他说,未来五年,中国消费支出份额的任何增长“都将是渐进的”。

生长源

这一信息得到了央行的回应。在上周的一份工作报告中,由陈浩领导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人员写道,“消费从来不是增长的源泉”,“我们重视投资”。他们把美国作为一个警告,认为过度消费和低储蓄助长了巨大的贸易赤字,并导致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场大流行加大了中国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差距,因为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向企业提供财政援助,以恢复生产,而不是向家庭提供现金。美国财政部上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政府对家庭的支持不足,加剧了2020年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呼吁北京“采取果断措施”,向消费者分配更多资源。

林说,家庭消费下降和贸易顺差增加是这一流行病的短期影响,北京不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来应对这些影响。

他说:“一旦世界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我认为这个结构会自然地恢复到更平衡的状态。”

从长远来看,由于中国是消费品的主要生产国,但依赖其他国家的原材料进行投资,因此增加消费份额不会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直接影响。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是衡量商品和服务贸易最广泛的指标,在冠状病毒流行之前,它下降到了GDP的2%以下,尽管它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率。

中国政策科学协会经济政策委员会(China Association of Policy Science‘s Economic Policy Committee)副主任徐洪才表示,未来几年,消费支出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将以较慢的速度增长,经济增长仍需要投资支持。中国政策科学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Policy Science)经济政策委员会是隶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一个智库。他补充说,目前仍然缺乏支持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基础设施。

还有其他迹象表明,北京方面的消费推动将不会受到影响。政府上个月发布的最新五年计划预测,家庭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消费支出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将维持到2025年。北京方面计划在未来五年投资数万亿美元用于数字基础设施和绿色能源。

“需求方改革”

去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呼吁“需求方改革”,许多人将这一承诺解释为强调旨在创造更公平的家庭收入分配的政策。由于那些收入较低的人倾向于储蓄较少,再分配政策可以在不提高整体家庭收入份额的情况下增加消费。

然而,根据龙洲经讯中国研究总监安德鲁·巴特森(AndrewBatson)的说法,这一五年计划将措辞转变为“需求侧管理”,这是一个“不那么雄心勃勃的方案”。北京方面宣布了今年增加消费的计划,但巴特森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些政策目标中没有一项与量化目标有关联,也没有足够大的力度来推动消费者总支出。”“政府实际上没有刺激消费的计划。”

一些中国经济学家担心投资支出太低,而不是太高。中国央行前顾问余永定上周呼吁加快政府基础设施支出的增长速度,以提振经济增长。他驳斥了有关增加债务将增加金融风险的担忧。

他在官方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写道:“不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将增加、而不是减少金融环境的脆弱性。”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央行依然使用旧的经济增长方式 刺激经济发展”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