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1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5%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青少年需要培养“阳刚之气”,受访者中,男性占44.3%,女性占55.7%。00后占25.5%,90后占38.6%,80后占29.0%,70后占6.0%。(《中国青年报》4月15日)
可以看到,当前“硬汉”电影不乏受众,“大女主”剧作赢得市场。从“某女很飒”成就微博热搜,到“糖果超甜”引发各界嘲讽,分外妖娆的“小鲜肉”似乎自“顶流”慢慢退却。本次调查数据佐证,“阳刚之气”已成为大众审美偏好的主流。观众的审美需求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正逐渐贴合。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受访者认为“阳刚之气”应该是有责任感和担当(80.6%)、有正义感(71.4%)、勇敢刚强(64.4%),还有身体健壮、喜爱运动(59.9%),尊重他人(59.6%),细腻耐心(30.1%)等等。大众眼中的“阳刚之气”并不专指男性,应当是我们所有青少年都不可缺少的品质,无论男女。
古人说:“父延之有刚气,为上虞令。”在古代,“阳刚”之所以成为男性的专属名词,源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环境。走进现代,男女平等,阳刚之气正跨越性别,成为人们追求的气质。与其说,今人眼中的“阳刚之气”沿袭自古代对男性特征的赞扬,不如说是对现代男女独立人格品质的追求。
的确,近些年经媒体报道的青少年“弱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的孩子不懂剥鸡蛋、不懂穿袜子,有的孩子沉迷网游、网剧、直播不可自拔,还有的孩子近视、驼背,引体向上拉不上去,八百米短跑跑不下来。温室的花朵难以独立成长,青少年孱弱既不利于他们走进社会,也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说到底,之所以有近九成受访者认为青少年需培养“阳刚之气”,并非希望男女青少年都统一趋向单一性别特征,而是希望青少年更加独立、成熟、有梦想、有担当,能不受他人迁就照顾,有能力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而“充满阳刚之气”不过是当代人对青少年美好期待的时代表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富有“阳刚之气”,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就富有“阳刚之气”。培育青少年“阳刚之气”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