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被罚182后,它们被推上反垄断风口浪尖-中国讯息网

阿里被罚182后,它们被推上反垄断风口浪尖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4-12 20:37:26

监管部门周六对阿里巴巴祭出182.28亿元的巨额反垄断罚单,并令其全面整改,连续三年交自查合规报告。多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电商巨头阿里对此速回:“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其“认怂”态度和六年前怒怼工商总局的姿态差距很大,看到了反垄断的腕力。

处罚阿里有展示力度的效果,但反垄断的目标可能它只是出头鸟,许多大企业现在也可能仰望头顶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阿里收到天价罚单后,谁成为下一个反垄断目标成为市场很热话题。市场推测的热点反映在这些公司的股价上,腾讯今天在香港股票早盘下跌了2.8%以上,美团下跌了6.8%。

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阿里?垄断法在中国和欧美等地剑拔弩张,想达到什么目的,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下文卦哥家跟你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反垄断?

顾名思义,反垄断是反对大型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用各种手段垄断市场,排除侵害竞争对手,损害市场公平竞争。根据反垄断法原文,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或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等。

反垄断的目标不是企业的大小,也不是市场份额的高低,而是企业在强势地位时侵犯交易对手,破坏公平竞争的商业行为。随着商业交易模式的变化,反垄断的目标越来越集中,目标应该越来越模糊,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压迫交易对象(客户和供应商)的所有企业,破坏公平竞争环境的行为应该纳入打击范围,并不是所有以扩大企业为目的的收购合并都有问题。

构成垄断行为的结果明确,但使用的手段五花八门,无法预测。阿里巴巴被称为垄断,他的具体垄断行为是什么?

总局对阿里的判断语说:阿里巴巴集团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总局还指阿里巴巴实施“二选一”行为,“排除、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妨碍了商品服务和资源要素自由流通,影响了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侵害了平台内商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等等。

阿里这次受到处罚的核心问题是二选一,平时阿里通过处罚等手段,让中小企业在阿里和竞争对手之间只能选择一个。阿里注册的业者在其他平台上销售的话,会受到处罚,产品也会删除。这是反垄断法打击的行为。

反垄断磨刀霍霍 什么公司吓了一跳?

问题是,有类似垄断行为的只有阿里吗?

市场开始推测下一个垄断对象是哪家公司,阿里受到处罚后,其次中国其他互联网巨头有可能被修理。这些大公司的成长非常大,政府过去睁开眼睛闭上眼睛,允许他们从事妨碍竞争的行为,现在他们已经不能这样做了。他们可以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他们不会像现在这样支配。那么,谁是下一个如此支配的大公司?目前看,市场猜测鹅厂是下一个。

与阿里创始人马云的高调的道路和爱表现相比,鹅厂创始人马某腾被认为是IT男性,更安静地避开风头,多年来没有引起大灾难。在阿里受到惩罚之前,马某腾访问了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人员,讨论了公司的合规性。反垄断局局长也参加了会议,他对腾讯的部分业务操作表达了担忧,要求腾讯遵守反垄断规定。市监局正在调查微信的垄断做法,收集微信有关破坏公平竞争和挤压对手的信息。

截至今年1月,腾讯旗下的多功能聊天软件微信每天活跃用户10亿9千万人,每天3亿6千万人通过微信号公众信号获得信息,是即时通信领域的绝对霸主。在娱乐方面,腾讯也有从网文平台阅文到视频平台腾讯视频的一体化布局,更是中国游戏产业的领导者。微信曾被指控长期屏蔽淘宝、抖音、拼多多等外链,但目前还没有处罚这件事。

今年3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对包括腾讯、百度、美团等12家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作出所谓的顶格处罚,分别处以罚款50万元人民币。这词事件有8个属于股票收购,腾讯在2018年收购在线教育平台猿辅导股票后有垄断行为。但是,这些与阿里这次受到惩罚的金额相比,连“皮外伤”“皮外外伤”都不够,鹅厂的未来可能罚款力度超过阿里。

阿里和腾讯各有反垄断风险,阿里要求业者二选一,监督机构收集证据立案要简单得多。在政府下定决心反垄断的背景下,容易惩罚阿里。这也间接说明,腾讯的问题目前不突出或不易定义,阿里反垄断事件结束后,腾讯有可能放在放大镜下审视。多个机构认为鹅厂有望成为下一家面临更严格的反垄断监管调查的公司,腾讯也被视为反垄断法打击的目标。

除腾讯外,美团也被认为是反垄断法打击的目标。卦哥家从数据信息平台Trustdata数据发现,美团在中国的销售市场份额截止到2020年Q2为68.2%。2020年12月,曾有个人对美团软件不接受支付宝支付,起诉美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

另外,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从去年开始被中国出租车产业联盟提名两次,呼吁市场监督总局反垄断调查,因安全问题被要求整改的滴滴已经在美国上市,据说滴滴出行希望IPO时的价格达到1000亿美元。这意味着自2014年阿里上市以来,成为美股最大的中概股IPO的可能性很高。这一定会引起监督机构的特别关注。

此外,一些平台积极通报其他竞争对手。阿里受到处罚的消息不久,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CEO姚劲波在推特上发出声音,实名通报竞争对手链家和贝壳也有二选一垄断的嫌疑,建议罚款收入进入国家公积金账户,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减轻平民购买负担。

中国与欧美的反垄断潮

最初的反垄断法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的谢尔曼法,2000年美国微软差点被分割的反垄断诉讼案例至今仍是经典案例。20年后的今天,亚马逊、谷歌等很多网络巨头不愿意在自己的圈子中获得垄断地位,而是不断将触角延伸到不同领域进行开放生态,扩大规模效应,形成更大的平台效应,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这些公司在欧美反垄断调查中仍在进行中。

不同国家的情况不同,回归中国《反垄断法》原文,该法的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如何平衡监督的必要性和企业的创新空间,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是政府要解决的难题。

我国的反垄断措施和决心的形成,也经历过不短的历史。2007年8月,《反垄断法》通过,1年后正式生效。但是,根据《南方周末》的统计,该法实施后的10年间,只有17起与网络平台有关的反垄断案例,其中大部分与购买行为有关。有明确处罚的,只有百视通和微软设立合营企业的事件,双方被罚款20万元人民币。

至2020年11月10日,中国市场监督总局发表了《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针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不公平价格行为、低于成本销售等垄断行为进行限定,对如日中天的电商平台才构成“杀伤力”。

结语: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天条,不能轻易践踏,现在最大的遗憾是惩罚太晚了。商业创新是大国竞争的焦点,制度创新是大国竞争的深层竞争。在数字时代,超级平台的管理将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度之一,中国需要像欧洲《数字市场法》这样的制度革新,对超级平台的监督可以从事后转移到事前,使超级平台在日常生活中明确自己的独特责任,驯服超级平台,使超级平台从野马变成良马是世界面临的改革压力。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阿里被罚182后,它们被推上反垄断风口浪尖”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