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幼升小衔接,不等于幼儿园小学化-中国讯息网

做好幼升小衔接,不等于幼儿园小学化

作者:南都评论 阅读量:16651272 发布时间:2021-04-10 12:20:30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强化小幼协同,通过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幼小过渡。

也许会有人感到疑惑,教育部一向推崇幼升小“零基础入学”,近年来对各种幼升小衔接培训机构亦不乏打击,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是否意味着推翻以往的观点呢?

其实不然。《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针对的是“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等问题。很多人对于“幼升小衔接”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衔接是幼儿园就要让孩子提前学小学的知识,也就是“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的问题。《指导意见》再度强调,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这与教育部“零基础入学”的一贯主张是完全相符的。

但“零基础”指的是不提前学习小学内容,不搞幼儿园小学化,并不是指“零准备”地进入小学。实际上,幼儿园和小学目前的环境和教育方式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让天天都在玩耍的孩子突然进入一天在教室里一坐几十分钟还要集中精神听课的状态,是很难适应的,因此,让孩子做好身心准备,才是幼升小衔接的题中应有之义。

“零基础入学”的教育理念没有问题,但由于以往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长期存在,一年级的课程对于完全“零基础入学”的孩子而言很难适应,一旦一年级学习跟不上又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产生连锁反应,这就导致部分家长出现焦虑情绪或被内卷,而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加剧幼儿园小学化。因此,此次《教育意见》提出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正是为了能解除这一客观存在的障碍,让幼升小能得到更好的衔接。

既然要在不搞幼儿园小学化的基础上做好幼升小衔接,那“要贯穿于幼儿园三年教育中”的“入学准备教育”内容又是什么呢?《指导意见》给出的具体指向是,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来做准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就以最容易陷入误区的学习准备来讲,为数学做准备并不等于提前学算数甚至做题,可以通过形式丰富的玩具和活动,让孩子增进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为语文做准备也不等于提前让孩子认字学拼音写字背书,而是更多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保持语音敏感性。例如,让孩子听各种声音和语言,鼓励孩子唱歌、讲故事和叙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等等。

做好幼升小衔接,无论是对于个体孩童的未来发展还是小学教育来讲,都非常必要。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长期分离的情况下,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减缓教学进程,为幼升小衔接排除客观障碍的第一步。还有更多细节与需要调整的内容有待摸索,至少一个不变的原则是,做好幼升小衔接绝不等于幼儿园小学化。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做好幼升小衔接,不等于幼儿园小学化”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