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交界线是西方绘画专业术语。它是物体亮面与暗面交界之处,是从一边到另一边较窄狭之深色条,通常是整个画面色调最重的地方,也是物体固有色的最确切体现。依如物体的两大受光基本面,中美作为地球东西两个大国,其历史关系演绎过程必然经历暗面和亮面彼此交接。
中美元首除夕通话后的双边高层首度直面对话会晤,路透社描述为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正在努力处理彼此在特朗普任期内跌至冰点的关系。中美要破冰或要融冰,都离不开温暖和谐的氛围。
然而,18日双方首轮论剑刚刚开启,美方棒打中国,强调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威胁的关切,中方超时发言,严正回应,提出美国无理指责,挑起事端,没有待客之道和外交礼仪,没有资格居高临下。骤然紧张的会谈气氛,用CNN记者的话说,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的惊心动魄。
3月11日美国确认将在阿拉斯加和中方对话后,国际社会审慎乐观。美方接着抛出对中国24位官员金融制裁,报复中方改变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
双边会谈在即,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防长奥斯汀先走访日韩,公开大胆议论中国内政。新华社评论称,如若美国试图搞“麦克风”外交,拉帮结派向中方施加压力,妄图在阿拉斯加会晤中占便宜是痴心妄想。
华盛顿智库有专家认为,高层行前疾风暴雨是迎合国内鹰派期待,美国未必热衷冷战和热战。美国彭博社又称,拜登政府上任之初对中国发出复杂信息,因此,此次会晤不仅阐述新政府优先事项,而且为未来四年中美关系调音定调。
中美高层会晤选址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市,有媒体认为美方刻意远离华盛顿和纽约等政治经济中心,有意淡化美国元素,但也有者予以更深层面诠释,因为阿拉斯加一度是美国制约和抗衡苏联之战略重心。不管从技术层面还是政治考量,专家总体肯定中美各进一步,抵达新的里程碑。中美虽存在分歧但毕竟有意坦率对话,因此冀望双方从此出发,共同推动全球各领域健康发展。
也有观察家认为,中美有望协商达成新机制,建立互信合作模式。希望双方姑且把价值观差异搁置一边,从共同关心的区域问题入手,比如核扩散、网络安全、跨国犯罪、公共卫生及自然灾害诸方面,都可成为良好切入点和共识所及范围。美方甚至还可以重开休斯敦领馆,放开留学生签证,中方随后跟进,撤回相关反制,双方各退一步,成就来日元首会谈。
布林肯在开场白中就新疆和港台问题,指中国做法威胁人权、国际秩序和全球稳定,不属于内政或内部问题。然而,有资料表明,2001年以来,美国在全球逾80个国家以反恐行动为由,导致包括33.5万平民在内的80万人死于战争,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美国从高层到民间、从欧洲到亚洲烽火四起,强化统一战线,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中国加强内功,迂回前进,团结一切有生力量。中美关系似乎在此恶性循环中不断推波助澜。
外界期待“坦率而艰难”的对话已成各说各话,唇枪舌战。美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副会长包道格(Douglas Paal)认为,最不负责任的方式就是选择不沟通。他日前表示拜登会有实事求是政策,而中国也有能力抓住机遇期。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也认为,拜登对中国“非对称竞争”,在科技与经贸领域“选择性脱钩”,并在人权问题上走强硬路线,但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事务既精力分散又资金制约,因此政策冲突,取舍艰难,竞和矛盾。
专家认为新政府对中国几乎黔驴技穷,未来缺乏有力工具,惟反复探底,开展对话,寻求突破,实现百日经济成长向国民交代,乃为拜登的焦虑重点和新迫切选项。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一个充满自信的国家,既能认真审视自身不足,又会不断加以改善,这就是美国的秘诀。”相对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美国宪法制度决定了总统外交事务上的压倒性权威。拜登政府相对于上届更加熟悉中国,也更具定力和战略眼光,有理由相信,对中国无计可施的背景下,或将适时后拓空间,政治操刀仍游刃有余。
有消息人士稍前认为,双方刻意表明降低政治预期,一方面出于目前僵化关系考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立各自优先事项,把握彼此脉动,摸索对方潜力和探底对方红线,未必“一定要在本次对话中取得成果”,从而避免结构性冲突。美国优先事项在于寻找美国及其印太盟友利益,继续纵深推行其价值观,而中国则优先巩固其防御性,独立性及核心价值。
美国利益全球布局错综复杂,中国利益则如日中天,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双方不能融合又无法降服对手情况下,必须尝试建立新机制,重视彼此的重大关切。因之,在某种意义上,各方事后如何评估和结论,能否突破交界线,目前仍待时日观察。不过,可以判定的是主动权依然掌握在美方。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美中官员均承认双边关系存在可合作领域,谁会迈出第一步,迈出多大一步,很大程度取决于华盛顿和北京的内部政治。中美政治分歧也许永远没有媾和基础,但经济利益和全球责任却不能漠视和卸载。求同存异、避免误判、强化协调与合作共存是时代发展主旋律。安克雷奇料将成为中美历史节点,而中美关系或正处于明暗分界线。
但遗憾的是中美高层对话中,只见到唇枪舌剑的画面,并没有唤起另一方温和反应,更遑论未来能够实现从幽暗走向明朗,从对抗走向和解,为国际社会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