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莱西市院上镇武备小学东南侧,十几种健身器材被围栏圈在一处田地里,大门紧锁无法进入。记者走近发现,这些器材很新,几乎没有使用痕迹,上面标有“中国体育彩票捐赠”的字样。在《问政山东》节目现场,山东省体育局局长李政表示:“像这种全民健身工程建到这个地方,从我的角度看,建还不如不建,有还不如没有,不仅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健身的好处,反而损害我们政府的形象。”(3月19日 齐鲁网)
由中国福利彩票捐赠的体育器材,经由市县相关部门引导,在镇村的推动下,竟然被安装在农业合作社里,并且被围上了围栏。群众只能望着这些健身器材而不能使用。利民的健身器材成为被“束之高阁”的健身器材,好意被架空,暴露出当地在落实惠民政策时的糊弄心态,根子上还是没有把群众放在心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可以从中管窥一二。
面对被曝光的“农田里的健身器材”,市镇相关方面的反应可谓有些让人可笑。市里说人手不够,检查不过来。镇里的反馈是还得由村里面协调。市里只关心健身器材发放了没有,安装了没有,那么发放给村里的什么人,安装到哪里了,似乎就不再重要了。而镇里也对器材的安装究竟是否惠民也并不关心。正是因为相关部门只重视形式上的完成任务,而缺乏结果导向,缺乏工作的问效意识,丢失了工作责任,才导致健身器材躺在农田里无人能用。
装在农田里的健身器材,成为了坊间的笑柄。山东省级体育局在电视问政时表态“如此安装还不如不装”。接下来,从省体育局到市、县体育局,以及相关乡镇、村,会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让被闲置的健身器材,真正成为惠民健身器材,有待各方真正听取群众意见,破解现实难题,尽快行动起来。
整改“装在农田里的健身器材”并不是一件难事,难事和关键在于,如何从根子上挖掘问题的实质。如果省市县相关部门,都能够在开展工作中,“脚上多踩些土”,多到实地走访走看,经常性地对工作进展进行督导,对推进工作中的问题协调解决,及时进行修正,恐怕“装在农田里的健身器材”就不至于会发生。
“装在农田里的健身器材”之所以能发生,还在于基层工作中的不公开、不民主、不务实。如果村里在健身器材安装一事听取村民意见,就能够找到体育健身器材无地安装的瓶颈。既可以安装在相对宽敞的村居前后,也可以安装在村委会(村民中心)院内,或者对废弃地进行平整,如此,既可以解决无地可装的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健身娱乐的目标,又可以调动起村民参与村务治理的积极性。
“装在农田里的健身器材”,如同把树种在空中,如同画饼充饥,最终惹得群众不满。把工作做实,把责任担实,把作风转务实,各方面的权责充实到位,才能杜绝“装在农田里的健身器材”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