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群管理不能像“无头苍蝇”-中国讯息网

工作群管理不能像“无头苍蝇”

作者:李丁乔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3-18 21:33:46

 随着中央加强对指尖形式主义的整治,多地陆续对微信工作群等线上办公平台进行集中排查清理。一些临时群、僵尸群被解散,一些必要的工作群整合,大大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干部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高度赞同,但对将微信工作群“解散了之”、单纯压缩数量并不十分认同。(3月17日半月谈网) 

  曾几何时,不少基层干部为数量繁多的微信工作群烦恼不堪,每天光是应对工作群内的消息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时候还要为领导在群里发的消息点赞拍马。微信工作群减少后,虽然数量上减少了,但是负担并没有减少多少。其一,群少了,人多了,如何发言伤透脑筋;其二,群少了,内容多了,“爬楼”找“干货”费时费力;其三,群主压力大了,建群、解散忙得不可开交。以上问题,属于工作群减少后的“后遗症”,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后遗症”并非不可治,只是缺乏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管理罢了。笔者认为,在不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工作群管理是个大学问,决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 

  现实中,不管哪个工作群,都有领导干部,甚至有的工作群上至省上部门领导,下至乡镇干部,成员多、覆盖广、跨度大是这类工作群的鲜明特点,所以在群内发言必须慎之又慎。这类工作群,发言最多的就是省上的干部,其余干部大部分都是答复“收到”,因为人数众多,所以没有及时看到消息的干部不得不费力地“爬楼”翻看消息。这类群交流少,生怕说错了话闹出笑话。这类群的管理,必须摒弃官僚主义思想,坚决杜绝在群里面拍马奉承。发布信息要抓住重点、突出关键,杜绝空话、套话、废话,既注重简明扼要,又一次性告知清楚。 

  群少了,人多了,意味着把其他工作整合到了一个工作群内,有时候会出现同一时间部署不同工作的情况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关键要在群名片上下功夫,比如在明确单位和姓名的基础上,再备注清楚负责的工作,这样群成员管理就有了明确工作领域,即便没有及时看到信息,后面“爬楼”也轻松得多,能够快速找到属于自己职责的工作信息。所以,成员的分类管理是推动工作群科学、高效、有序运转的重要前提,如果不分类,那么就是一盘散沙,加上成员数量太多,不管是回应信息还是“@”找人,都会非常麻烦。对于人员有变动的,该退的要主动退,不退的要主动踢,确保所有成员对于工作群都是有作用的。 

  有的工作群是为临时工作而建的,这样的群必须在临时工作结束后及时解散,哪怕是有领导干部在群里,也应该在该解散的时候及时解散。只有把不必要的工作群解散了,基层干部才能从减少工作群中感受到减轻负担。微信工作群的管理是门新的学科,需要我们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探索创新,不管是管理体制、工作群公约,还是成员自觉养成的习惯、群主需要具备的技能思维等,都是减轻基层负担、高效管理运用微信工作群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工作群管理不能像“无头苍蝇””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