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有媒体曝光,福建福州曼玲粥店宝龙分店多名员工长时间未洗手的情况下,徒手抓取食材。更有甚者,将当晚吃剩的排骨捞出回收,加入了给顾客的山药排骨粥中。而在另外一品牌——三米粥铺温泉店内,店员无需办理健康证,徒手分拣榨菜、捏碎皮蛋为皮蛋瘦肉粥备料。媒体曝光的视频,着实引发不少粥店顾客的不适。
3月16日,曼玲粥店、三米粥铺相继发布声明,公开道歉。曼玲粥铺品牌所在的上海艺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称,已强制关停涉事门店,对该店铺进行全面彻查。同时,声称会主动为全国加盟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相关培训。两家餐饮企业的致歉,看似“诚意满满”,但恐怕难以取得消费者的谅解。
如同一位网友所说:“你永远不知道,你买的粥到底是怎么做的。”徒手分拣食材,剩肉循环贩卖,手捏皮蛋下菜,如此“野生配餐”,恐怕只有在猪圈里准备猪食的时候才会看到。试问,涉事店员自己敢吃吗?为何还能习以为常?这不仅仅是一个卫生管理问题。从中不难看出,涉事餐饮门店对顾客服务理念存在根本性偏差。
回顾近年来餐饮门店的卫生乱象,总有“奇景”刷新大众认知底线。例如2018年,食药监局执法人员突访海口市一家老西安餐厅,发现该餐厅使用发霉变质的大蒜,厨房内的土豆有疑似被老鼠啃过的痕迹,而用来清洗餐具的洗涤用品涉嫌为三无产品。2020年315晚会公布,某汉堡王门店将到期面包更换新标签,继续做成汉堡售卖。粥铺乱象此番被曝光,直指当前亟待遏制的餐饮门店行业乱象。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守住民生法治的底线,必须全力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眼下,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既不在于公开曝光,不在于迅速致歉,也不在于短期整改,而在于整改之后,是否能将全面监管的旗帜切实立起来,让消费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到底吃的是什么。
2018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指导意见》便提出,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实施明厨亮灶,即采用透明、视频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餐饮服务相关过程。事实上,缺乏末端监管,就不能排除少数餐饮门店及店员无视法律法规,自行其是。无法消除消费者与厨房之间的迷雾,也难以重构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因此,一方面,监管部门持续加强监管,指导餐饮企业完善常态化的卫生检查制度;另一方面是从理念和规章制度上让“明厨亮灶”成为共识和规定,进一步推开“互联网+明厨亮灶”模式,全面实现餐饮门店后厨的可视化,使其成为遏制餐饮乱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来源“吃得放心、吃得安心”。纠治餐饮行业的卫生安全问题,不能总期待媒体曝光。缩短消费者与后厨间的视觉距离,让消费者成为监督者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