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15”晚会聚焦“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希望通过诚信的力量让每个人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更幸福美满,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3月14日央视财经)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15晚会”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有关部门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在每年3月15日晚共同主办并现场直播的大型公益晚会。每年的“3·15晚会”都会曝光一些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的典型案例。因此,民众对“3·15晚会”都十分期待。
“3·15晚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节目包括专题调查、消费预警、权威发布、3·15贡献奖评选等多个环节,曝光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重重“黑幕”。“3·15晚会”直播的进行,唤醒了消费者的权益意识,3·15也成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代名词,为消费者正确维护自身权益带来了保障。今年的晚会主题为“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希望通过诚信的力量让每个人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美满,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
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消费者“扬眉吐气”的日子。消费者成了主角,而不法企业、商家则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每年“3·15”各地都举行活动,中央电视台更是有一台规格很高的“3·15”晚会,内容是曝光假冒伪劣产品,替消费者撑腰,警示生产者和销售者重视产品质量。不只是央视,许多省级卫视也纷纷举行“3·15”晚会,纸媒更是大幅增版,曝光典型案例。
但年复一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已越来越变得像娱乐节目一样。各地媒体在“3·15”期间集中曝光一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但平时却很少加强这方面的监督。这种娱乐式的集中曝光,使一些媒体把3·15当成了秀场。其实广大民众希望“天天都是3·15”,也希望“3·15晚会”成为常态化,最好能每月举办一次。
不可否认,每年的3·15各地集中打击和曝光一批典型案例,确实对不法商家有一定的震慑作用。然而,现在假冒伪劣商品仍层出不穷,已不只是市场上的问题,更是媒体和媒体人的问题。最近几年,虚假违法广告横行,除了巨大的利益诱惑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媒体的无视,只要打开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都会充斥着毫无美感,极不负责任的广告,许多伪劣产品是通过媒体吹出来的,可以说,媒体就是虚假违法广告欺骗消费者的最大帮凶。因此,只有“天天都是3·15”,“3·15晚会”成为常态化,才能让不法商家不敢也不能搞假冒伪劣、伤天害地的事情。
“3·15”期间,市场管理部门、媒体热热闹闹的“打假”活动确实很吸引人,但平时加强监管和打击显得更重要。希望各地不再把“3·15”作为秀场,而是切实把“天天是3·15”落到实处,将“3·15晚会”常态化地举办。希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不只是在“3·15晚会”上曝光,应该发现一个处理一个、曝光一个,成为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