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个失物招领,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内论坛上闹得沸沸扬扬,只因为拾取者使用了中英双语,就被部分校友戴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甚至性别也被默认为“女生”。3月12日,自称拾取者的网友“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发布长文解释称,自己是一名大一男生,看到iPad Pro内语言设置为英文判断失主可能是留学生,故发布了双语失物招领,只是出于热心,没想到因此遭遇了“网暴”。(3月14日《扬子晚报》)
发现iPad设置为全英文,且消息提醒没有QQ、微信,而是Youtube和Economist这些英语应用,因此判断失主可能是经管学院的外国留学生。基于这一推测,发布了中英文失物招领,并在捡到iPad的座位留下了纸条,写上了自己的电话和QQ号。考虑到留学生可能看不到校内论坛的失物招领板块,在多个平台转发,几个小时后成功联系上了失主。这本是一件拾金不昧的好事,本是一件充满善意的好事,本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却因为“中英双语失物招领”,因为失主可能是一个外国留学生,却被遭遇“网暴”,且“网暴者”就是在校大学生,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毫无疑问,这位拾金不昧者是个细心的大学生,正因为他的细心,他的好意,让丢失者很快找回了自己丢失的东西,避免了损失。 一起普通的好人好事,为何遭遇“网暴”?有论坛用户将其举动称为“舔狗行为”,并猜测其是为了秀英语并趁机结交外国朋友;还有论坛用户认为,大家的愤怒情绪并不是来自“种族歧视”,而是觉得拾取者的态度“太热情以至于有点卑微”。甚至有人主观认定捡到ipad的同学是个女生,并讨论其失物招领的内容是否呈现出“媚态”。说白了,就是不能够对外国留学生太好,人家丢了东西是“活该”,你这么热情干嘛?将拾金不昧者的性别自以为是地设定为“女性”,更是赋予了小人式的“想象”。这些本不是事实,只不过是将自己的不良情绪代入到这起拾金不昧事件之中,只是为了图一时之快感。全然不顾事实,全然不顾拾金不昧者的情感。这么做,不仅伤害到事情的本身,也伤害到了拾金不昧者,更会伤害到善良。
作为大学生,应该有理性的思维,判断或评价一件事,是基于事实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凭主观意愿,更不是凭着自己的好恶乱说一气。另外,出现“中英双语失物招领”也本属于正常。这可以算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媚态”何干?与“崇洋媚外”何干?热情寻找失物者不是很正常的,不是应该有的优良品质吗?
或许一些人早已厌恶“金女”,早就诟病对外国留学生“超国民待遇”,是想借此发泄自己的不满,但一事归一事,一码归一码。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而“牺牲”别人,是不健康的表现,也是缺乏素质的表现,这不是一个大学生该有的行为。校园的论坛也不是法外之地,大学也不应该纵容没有根据的“乱评乱说”。大学生缺乏思考,缺乏理性的“网暴”行为更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