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是男是女和点餐吃饭没关系-中国讯息网

顾客是男是女和点餐吃饭没关系

作者:严奇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3-14 17:38:03

 3月初,记者随机走访一座城市5个不同商圈中的100家餐厅,发现72家餐厅上线了扫码点餐功能,扫码后,其中35家餐厅要求关注微信公众号后才能点餐。此外,20家餐厅扫码后要求用手机号登录后才能点餐。还有餐厅的点餐系统要求顾客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注册成为会员。(澎湃新闻网3月13日) 

  试问,提供我的姓名、身份、生日信息与我点菜有什么关系?难道我的男女性别会影响菜品的质量、分量或者价格吗?微信关注餐厅的公众号即是与我的个人身份关联,为什么还需要提供手机号码注册呢?诸如此类,看似约定俗成的扫码点餐方式,实际上与餐厅差异化服务没有太大关系。过度收集顾客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尤为令人担忧。 

  进入移动互联的大数据时代,不少餐饮企业开始搭乘东风,用扫码点餐的方式提供服务。不可否认,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加快服务速度。只不过,不少餐饮企业也因此沾上了网络营销的恶俗,非得将顾客个人信息搜刮干净才肯罢休,还美其名曰为“客户着想”,这是一种病。 

  先不从恶意的角度看,是否会有个别餐饮企业借此贩卖个人信息,一些中小型餐饮企业根本就不具备保存顾客个人信息的安防技术与安全制度。可怕的是,即便顾客事后取关公众号,也不一定能将留存的个人信息消除。不少顾客为了吃饭,不得不提供了个人信息。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无论顾客乐不乐意,都不会影响餐厅做生意。 

  保护民众个人信息,必须从细节抓起,纠治违规不正的行业之风。当明确餐饮企业采集顾客个人信息的边界,规范顾客扫码点餐的流程、步骤及输入信息范围,切实保证“最小化采集原则”。对餐饮企业的用网条件进行常态化检查,明确顾客个人信息的保存环境与保护机制,对取消关注的顾客当及时消除留底的个人信息。 

  走进万物互联的时代,顾客的个人信息涉及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既不能让过度采集信息给顾客用餐添堵,也不能让民众在餐饮网络世界中“裸奔”,有关部门当及时发力整治!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顾客是男是女和点餐吃饭没关系”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