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计划大刀阔斧改革香港选举制度,以确保“爱国者治港”。有学者批评,此举将令香港回归后建立的民主进程一下子倒退到以前,而眼下欧美国家抗疫自顾不暇,相信难以采取行动回应。
正在北京列席中国全国人大会议的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天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发表声明,指她和特区政府完全尊重中央政府对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主导权,特区政府会全面配合,通过本地立法切实执行完善措施,坚持实践“爱国者治港”原则。
声明表示,鉴于未来12个月有多场选举,立法工作刻不容缓,特区政府会全力以赴,反映社会各界意见,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并按稍后经通过的附件条文修改本地相关选举法例,提交立法会审议。
香港多个建制派政党和团体也先后发声明支持草案。最大的建制派政党民建联表示,相信该决定能够落实“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保障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民建联:现行选举制度
让反中乱港分子有机可乘
民建联认为,现行香港选举制度存在漏洞,让反中乱港分子有机可乘,进入特区权力架构,肆意阻挠政府施政,制造社会矛盾和动乱,对抗中央,甚至鼓动“港独”分离主义,勾结外国势力。“这偏离‘爱国者治港’原则,威胁‘一国两制’的有效落实,以及损害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因此,全国人大作出有关决定是必要和及时的。”
民主党主席罗健熙则批评中央政府的做法将令民主派的参选空间大幅收窄,民主党日后是否还会参选,要视具体方案而定。
他说:“究竟将来会怎样,我真的不知道,但整体方向一定会缩窄民主派参与的空间,也使市民的声音再减少。”
在许多民主派支持者聚集的网络讨论区“连登”,则是一片愁云惨雾,许多网民留言讨论民主派选民日后是否应该投票。有网民表示,随着参选门槛愈紧,选举变得没意义,呼吁大家不要投票,令香港选举创下投票率最低的世界纪录。但也有网民认为,在目前的新局势下,要用尽所有方法发声,投白票或废票是很好的方法,可以表达不满。
学者:新选举方案下
民主派参选机会极低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预料,在新的选举方案下,民主派能“入闸”参选的机会极低。最极端的情况是香港再也没有反对的政党,政治形势倒退至上世纪70年代,只有压力团体的局面。
蔡子强认为,北京这次将香港回归后建立的民主进程和多元化声音,一下子全部倒退,令香港在1997年后的民主步伐一笔勾销。由于有资格审查和选委提名的双重把关,民主派以后将难以在短时间内重返议会,面对的局面比澳门更差。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邓飞接受访问时指出,香港回归初期,民主派虽然反对中共,但认同中国,北京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尚可容忍。可是过去10多年,部分泛民政客在民粹思潮的驱动下日益激进,既反共也反华,甚至公然支持港独。面对民主派渐进式地和中国“脱勾”,北京这次决定大改香港选举制度,阻止“反华反共”、“港独”分离势力等进入政治体系夺取管治权。
邓飞相信,目前全球疫情仍然严峻,西方国家抗疫自顾不暇;加上中国是疫后经济最早复苏的大国,很多欧美都须要和中国合作发展经济,对北京这次的动作应该不会有太大反应,最多只会发表声明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