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本是缅甸召开新一届议会和筹组新政府的日子,然而当天清晨爆发了缅甸军方逮捕胜出国会选举的国务资政翁山淑枝及总统温敏等人。
缅甸军方随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一年,接管权力的敏昂莱批评翁山淑枝等人未回应去年国会选举舞弊的指控,更没有正视军方和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反对如期召开议会的声音,因此宣称由军方接管权力合法合宪。不过,缅甸官方监督机构选举委员会和外国的选举观察员驳斥了相关指控缺乏事实根据。
军方以牵强的理由推翻选举结果,最直接的解读是他们不服输,且害怕失去权力因而采取霸凌行径。在缅甸推动民主化进程之初,由缅甸军方主要负责制定的宪法,已保障了军方在上下议院均自动取得四分之一的议席,加上缅甸军方掌控了缅甸经济生产的主要命脉,所以翁山淑枝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即便在去年国会选举中大胜,也不会对缅甸军方的实际政经利益构成即时的威胁。
缅甸军方之所以采取风行雷厉的举措,主要是即将退休的敏昂莱未能成功与翁山淑枝达成获得终身司法豁免权的协议,因此要设法杜绝对方推动修宪公投,对军方秋后算账的可能性,但这种做法不仅丢人现眼,而且没有实际的必要。
对于中国有否介入支持缅甸军政府发动政变,坊间众说纷纭。其中一种主流的说法是,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在1月12日接见到访的中国外长王毅时,高调提及到选举舞弊一事,其实旨在试探中国的态度,甚或争取中国支持发动军事政变。缅甸军方其后发动政变,就是中国默许甚或在背后为军方撑腰的结果。
另一些较温和的说法,是到目前为止,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中国在事前积极支持缅甸军方发动政变。然而,缅甸军政府复辟无可避免会受到西方民主国家阵营的谴责甚或制裁。缅甸军政府在国内外皆缺乏足够认受性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倒向独裁国家一途,届时中国或可在缅甸加快推动各个“一带一路”项目的步伐。
不过,翁山淑枝领导的民选政府不仅没有一面倒向西方利益倾斜,反而为了抵销西方就罗兴亚难民问题对其的施压,以及制衡缅甸军人在国内的影响力,而选择了亲华的经济路线,因此中国按道理说也没有明显偏袒缅甸军方的必要。甚至乎,中国须做好两手准备,以确保即便缅甸民众示威成功把军政府赶下台,也不会影响中方在缅甸的利益。
上述的争论,主要是围绕着缅甸政变的成因来探讨。相关的争辩具有学术意义,各有志者不妨拿出更多的理据来辩个明白。但是,无论当中真相如何,接下来各界更关注的焦点,始终是缅甸军政府的复辟能维持多久。执笔之际,美国总统拜登以行政命令制裁10名现任和前任军方高层及其家属,以及三家和军方关系密切的玉石公司。
目前尚不知美方会否扩大对缅甸的制裁范围,以及欧盟和日韩等美国盟友会否加入制裁的行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制裁无法迫使缅甸军方作出让步,那便几乎等于向全球各个掌握军权的野心家,发出西方民主阵营已彻底沦为纸老虎的讯息。
须知道,特朗普年代的美国制裁了伊朗、委内瑞拉和土耳其等国家,当中有部分案例更得到欧盟的配合,但没有任何一宗案例能迫使被制裁的一方作出预期的让步,当中与它们能倒向中俄寻求支援不无关系。那些案例,或许基于不同的原因而被部分人解读成相对特殊的例子。
然而,那些案例已有一定的共通性,就是欧美即便在口头上谴责甚或制裁独裁者,但没打算派兵支援在武装力量上处于弱势的抗争者。制裁固然能够对独裁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打击,但旷日持久下去只能换来胶着的局面。
倘若连同缅甸的案例也无法透过制裁迫使独裁者作让步,那便意味着单靠制裁一途对付独裁者已彻底失效,握有军权的野心家可待成功发动政变后迅速向独裁大国投诚寻求支援。
如果是这样,世界将迎来独裁国家联盟与西方民主国家全面分庭抗礼的格局。因此,按道理说,缅甸问题对西方民主阵营和独裁国家阵营来说也是关键一战。
缅甸爆发军事政变,似乎与缅甸军方试图强硬阻止民选政府推动修宪限制军方实权息息相关。那么是否可以反过来说,只要成功透过民主宪政释兵权,便可迎来民主盛治呢?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发生,过分简单化的历史类比不时也存有瑕疵,但缅甸军人月初发动政变,始终让人慨叹是逆民主潮流开历史倒车的表现。是次缅甸军政府复辟既有特殊性的背景,也有蔓延成其他选举威权国家参考范例之虞。
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拉丁美洲数个国家的案例告诉我们,事情远远没那么简单。2019年,巴西圣保罗热图力奥·瓦加斯基金会(Fundacao Getulio Vargas)的国际关系副教授奥利弗·施廷克尔(Oliver Stuenkel)在《外交政策》发表文章指出,拉丁美洲国家在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期的区域性融合机制,是针对防止各国在民主转型的过渡期遭到军方夺权而设计的。
可是,随后清晰可见的是,民选政府大权在握是拉丁美洲数个国家迈向另一波独裁和贪腐问题的开始,民选国家领袖同样可以做出窒碍新闻自由、操纵法院和强行修宪延长总统任期期限等龌龊的事情。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可能才是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