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市江苏油田公安分局通报一则大案值网络诈骗案。市民邵女士因轻信网上“送福利”、“刷单”、“下注”等套路,因为一个不值钱的电饭煲,短短几天时间竟被骗50余万元!(《扬子晚报》2月21日)
据了解,邵女士平时喜欢网购,一日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邵女士网购时中了奖,准备送其一个电饭煲。然后,邵女士先是加微信,入群聊,为获得电饭煲参与刷单,而后又因刷单充值,5百元、3千元、3万元直至50万元。就这样在连环套“杀猪盘”的诱导下被骗巨额财产。
反观整场骗局,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不可谓不精深。每一个环节都在骗钱,即便受害者中途发现,犯罪分子也不“亏”。如此精细的骗局构成,可见背后的犯罪集团何其可怕。
根据中国银联发布《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仅8%的受访者遭遇了在网络诈骗中经济受损的状况。相较2019年减少了4个百分点。的确,随着安全教育的普及,被骗人群越来越少,可反向来看,诈骗分子“内卷化”加剧,也促使他们积极更新犯罪手段,加强诈骗模式的隐蔽性、欺骗性和精准度。
可以相信,本案中,诈骗分子布置一个骗局,针对的不仅是邵女士,受骗的恐怕也不止一人。从以往的经验看,大金额的诈骗犯罪,受害者能全款追回的比例不是很大。可以说,受害者落入陷阱就难逃损失。如何让受害者及时止损,尽快跳出陷阱,防范二次被骗,当是未来需重点思考的问题。
与诈骗分子的攻防战即将进入深水期,面对犯罪集团针对个体的诈骗手段,也必须推出更精细的针对到受害者个人的防范思路。至此,呼吁执法机关、支付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加大相关技术的研发,利用智能化手段,针对民众个人的教育水平、思想观念、安防观念、现实焦虑,制定不同风险等级、引导策略、纠错模式的“安防套餐”,用精准性的预防针对精准性的诈骗。
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犯罪分子的廉耻之心,任何时候都不能高估受骗人群的自我警示。只有加强全面性的安全防护,才能让民众能安心自由地享受互联网生活,享受移动支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