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北京过年 我就累瘫了-中国讯息网

第一次在北京过年 我就累瘫了

作者:三三 阅读量:15256671 发布时间:2021-02-15 23:18:35

今年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北京过年,要买菜,操办年货、准备年夜饭。整个流程下来,最大的感慨是好累啊。比如我,大年二十八去了趟花市,挤在人群中,被人流推着向前,买花反而成了见缝插针的功夫活;第二天又去超市扫了一趟,买了水果、饮料、蔬菜,多少年没经历过大排队了,人人却都沉浸在新年到来的愉悦中,将等待也看成过年的一种必经体验。

年三十当天我跟家属和朋友在厨房倒腾了一天,如果不算饺子,总共就只做出来五道菜,以肉和鱼为主,辅以蔬菜。这几道菜做完的结果是,整个晚上我都在感慨,做五道菜真的是很累啊。大年初一一整天,我都很抗拒再次进入厨房。

也是在这个掂勺的过程中,我才知道以往过年父母准备年饭的不容易。我家过年,每年要聚两次会,一次是在爷爷奶奶家,姑姑姑父们带着表哥表弟表姐们到家里来,一次则是去外婆家,和舅舅舅妈家聚在一起。大人们负责掌勺,我们作为孩子(老大不小)则在一旁玩:小时候是跳皮筋、下棋,长大了就变成打牌、打麻将。

在我的印象里,随着我们一年一年长大,以前只要做上一桌饭,现在两张桌子人都坐不完:哥哥姐姐们相继有了自己的孩子。吃饭时更有点像抢菜:人太多,每一道菜上来,每人夹上一筷子,就基本光盘了。父母们也不介意,在厨房里眉开眼笑地聊天,觉得厨艺受到了肯定。

今年决定,以后过年还是要接过父母手中的锅铲和勺子。此次自己主导年夜饭,在我的菜谱上,饺子是一定要包的:北方人的年夜饭上怎么能缺了饺子?按照我的设想,只有饺子馅可以在肉摊上绞好,其他的一定要手工做:自己和面、擀皮、调馅、包。家属和一起吃饭的朋友们都觉得主意不错,人人都有参与感,也让过年有了仪式感。毕竟人不能回家过年,那胃还是要吃到家乡的食物的。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地过年的人士太多,菜市场排队买肉的人让人联想到了火车站门口的队伍——卖肉摊的老板一个人忙活不过来,就不能提供绞肉馅的服务了。

于是,年三十的中午,剁肉馅的声音就在家里此起彼伏的响起。剁馅的朋友平常不做饭,其他几个人就在旁边指导,有的说剁的时候要放一点老抽,肉才能入味;有的说怎么样下刀馅才不会崩出去,你一嘴我一嘴,厨房就这么热闹了起来。馅剁了得有一个小时,眼见着肉块变成肉粒、又变成肉糜,肥肉和瘦肉细细致致地融在一起,成品相当不错。几个人都来自北方,但各地饺子馅的调法又都不一样,为了使得肉馅能够最大地发挥作用,人人都能吃到自家的味道,我们最终商量要做三种馅:荠菜肉、芹菜肉、茴香肉。听着都觉得胃里结实地抖动了一下。

在厨房里洗菜、掂勺、聊天,记忆和思维却总是往家的方向乱飞。我想到我妈做的各种面食,基本的馒头、面条就不说了,花卷、菜包、油饼、煎包,以及一些我不知道怎么用汉字写出来的吃食。这些吃食会随着四季的变化作出一些调整,比如说包包子,春天正是荠菜萌发的季节,清爽鲜美的荠菜摘洗了可以做馅(可惜这次没有买到);夏天弄些茴香,炒碎了鸡蛋搅拌在一起,口感也不错;冬天则有胡萝卜和粉条,都碎碎地切成小丁,包子熟了后趁着热气咬上一口,胡萝卜的颜色粉粉嫩嫩,整个冬天都因此有了颜色。

临过年的几天,家里还会炸焦叶子。面粉和芝麻、盐拌在一起和面,然后擀成薄如纸的片子,用刀划成三角形的小片子,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炸。为了将焦叶炸得彻底,还会在上面用刀划上几下。我总是在油锅旁边守着。小时候,“炸”并不是一个在家里经常发生的行为,主要是麻烦。但过年前这一次炸,会将过年几天内所有需要炸的东西全部炸出来,比如说鲤鱼、带鱼会裹上面炸一下,这样烧的时候才定型;家里还会做上一种丸子,胡萝卜和粉条做馅,掺上面粉,可以直接吃,也能用来做丸子汤。我在外工作,我妈有时会给我寄一些丸子过来,安慰一下我思乡的味蕾。

南方人过年的吃食,和北方有很大的不同。我上大学时,同学老家是浙江的,她说家里过年要吃汤圆。她跟我描述过搓汤圆的方法,听起来也是细致耐心的手艺活儿:要把糯米先磨成粉,然后加水揉成米团,为了让米团韧性足,更有香气,还要反复地敲打、摔打。下一步就是裹馅了,最传统的是黑芝麻馅,将熟了的黑芝麻研成末,加入猪油丁、白糖拌成馅心,俗气又热闹,水烧开之后放下去,一会一个个小圆子就可以翻滚出锅了。同学说,过年过年,就讲究吃些热乎粘软的东西——一层米粉裹三鲜,小桌团团过大年。汤圆自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我去苏州采访时,得知苏州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吃实心的小汤圆,年糕切丁跟小汤圆一起煮,寓意高高兴兴团团圆圆。许多糕点店的老板早上都是六点钟起床,给家人煮完年糕小圆子后,再去店里给职工拜年。

八宝饭则是年夜饭必备的。好吃的八宝饭要蒸两次,第一次将糯米和血糯米一起蒸熟,然后加上糖和油进行搅拌,放进碗里再蒸。这时候,碗底下面要放冬瓜糖、葡萄干、核桃仁,一层米饭,上面再加一层豆沙,最上层又是一层糯米饭。第二次蒸之后,各种味道互相融入,米饭也变得更加饱满和滋润。放进嘴里的一瞬间,你就会觉得这个东西的好。怎么形容呢,那是一种家里做出食物的充实感,虽然不华丽不够精美,却是异常地饱满、细致、扎实。

年三十晚上,北京过年的氛围还是挺浓的,街上的红灯笼已经亮了起来。正吃着年饭,外面的烟花和鞭炮就响了起来,天空瞬间变得绚烂多彩,这算是居住在五环外的额外馈赠!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第一次在北京过年 我就累瘫了”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