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对华策略的一体两面-中国讯息网

拜登政府对华策略的一体两面

作者:杨超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2-10 17:48:28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其对华政策走向成为外交政策的重头戏。在拜登政府的对华策略中,“美国利益”自然是其中最大的考量。但美国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理性行为体;相反,美国国内各利益集团的纷争,影响了所谓的“美国利益”的界定。

此次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的各种乱象显示,美国已经分化为两大派别:即本土资本和以本土工人、农民和中产阶层为代表的右翼民粹派,以及主张产业外包和产业链全球分工布局的资本和左翼进步派。此两派之间的矛盾已趋公开化、白热化且很难相互妥协。

拜登政府和民主党无疑是坚持全球化和国际制度主义的一派,但世界已经变化,中国和美国也都发生了变化,原封不动照搬之前美国民主党对华策略是不可能的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拜登准备怎样维护他心目中的“美国利益”?

首先,在目前条件下,与中国脱钩或敌对的代价太大而收益太少,拜登政府暂时还不准备这么做。拜登对中国的定位还是竞争者、挑战者而不是敌手。但是,强大的中国对美国而言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拜登就职演说中未提及中国不是因为中国不重要,而是因为中国太重要了,因此不得不谨慎,至少在还没与盟友充分协商讨论之前,不会贸然在公开场合提出对华策略,以免触动中国,使得以后与中国打交道更为困难。相比于特朗普如公牛一般横冲直撞的行事作风,拜登政府对华策略则更谨慎,更隐蔽,更体现出老成谋国的外交风格。

其次,在跨国产业链方面,由于中国诸多产业皆是涉及民生产品,因而美国在这方面并不太担心替代生产国家。虽然出于安抚国内工人和中产阶层的目的,拜登政府会有意识地扶植一些产业链回流本国或转移到东南亚等国,但大部分美企的生产链并不急着要搬迁出中国,其选址决定主要还是遵循市场原则。

但美国在一些高新的产业链方面会对中国更为警惕,把中国排除在外或压制在产业链末端的可能性不小。以目前的半导体产业链为例,美国大力扶持日本、韩国和台湾,却对中国大陆发展自己的产业链和向上攀登的努力,采取种种限制打压措施。美国的举措使得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始终只是起到组装成品以及供应一些次级零部件的作用,无法进入产业链的上层与核心。

中国在2020年底与欧盟达成投资协定,也正是要为美国可能的技术和产业链封锁打开一个口子。但欧洲对中国的警惕心理与美国并无本质区别,在拜登政府更强调跨大西洋联盟后,欧美在高新科技产业链方面可能达成协调,对中国树起的技术和产业链壁垒或许将同样难以跨越。

再次,在资本和产业链皆不准备与中国硬脱钩的前提下,拜登政府大概率会继续对华高科技“脱钩”。美国既要享受到中国的市场红利和劳动力红利,但又不准备让中国获得美国高科技“溢出”的好处,仍会继续执行对华高科技封锁。

对于来美学习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中国学子,美国也会多方防范,但在表面上将会做得比特朗普政府“文明”一些,讲“法治”一些。就此而言,中国除了加强高新技术引进,可能更要重视和着力于本土科技和产业的自主研究和突破。

军事方面则自不必言,美国要维持自己“世界第一”的军事力量,不容中国挑战,否则美国霸权地位早晚不保。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南中国海和台海都是美国遏华的重点,也是潜在的冲突热点。但中美双方也有可能出于稳定的考虑,愿意达成在该区域和平共存的协议。

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已表示,会与盟国商量出一套协同一致的对中政策,但欧美各国各有各的利益盘算,想必很难达成共同政策。美、英、加、澳、新“五眼联盟”既已成形,自然会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而蠢蠢欲动的日本、印度和东南亚某些国家,也会以某种非正式的形式靠拢“五眼联盟”,从而在亚太地区形成松散隐蔽的遏华阵线。

总体而言,拜登政府和民主党将会采用较为和缓的与中国竞争的外交政策路线,以保证美国跨国资本的利益不因急于脱钩而受损。但美国国内民粹压力、与中国意识形态对立以及对霸权的本能护持心理,都会不断冲击美国对华政策:拜登政府在国内经济建设不利的情况下,仍会向外寻找中国作为替罪羊。美国在亚太收紧对华包围圈会刺激中国,加大双方摩擦风险;民主党的意识形态“神主牌”使得中美共识将更难达成。

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最终很大可能会成为一个奇特的政策“大杂烩”,其尺度也将在缓和与对立之间不断来回摆动。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拜登政府对华策略的一体两面”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