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用“薪”更要用“心”-中国讯息网

就地过年用“薪”更要用“心”

作者:吴海霞 阅读量:11318931 发布时间:2021-02-06 13:44:46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随着春节临近,人们的思乡之情也愈发浓烈。为防控疫情,各地送出就地过年“大礼包”,在薪金等方面给予补贴。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缓解人们的思乡之情,可谓用“薪”更用“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因为疫情,今年的春节也许少了一份团聚,但却多了一份温暖;少了一份“地理上的回归”,却多了一份“心理上的感动”。我们看到,各地推出鼓励就地过年的系列举措,发补贴、送红包、加工资、景区免收门票、免费乘坐公交车、减免房租等,可谓诚意满满、实惠多多、年味浓浓。一项项暖心举措,体现的是政府的温度,是对每一位外地人的体恤,让人心生“他乡也是故乡”的归属感。 

  用“薪”留人,拿出的是真金白银;用“心”留人,拿出的是真情实意。从表面上看,这些地方政府是在用“薪”留人,但实际上,这样人性化、有温度的政策,是在用“心”留人。的确,就地过年应该让外地人得到更多的实惠,多发放“春节礼包”,尽量提高他们的“过年收入”。同时,要给予精神上的慰藉,营造年味不减、关爱不少的温馨氛围,让“打工人”等群体异地过年不感觉孤单,反而更加温暖。 

  以“薪”留人是物质激励,以“心”留人是情感关爱。各地要坚持物质激励、情感关爱一起发力,对于过年不能返乡的群体,既要送出“爱心大礼包”,在工作、居住、用餐、购物、娱乐等方面给予补贴和优惠,还要用心、用情,开展更多、更丰富的年俗活动,比如送年货、年夜饭、“爱心饺子”,通过网络亲情连线、云拜年等,让他们既能拥有“真金白银”的物质享受,也能拥有“真情实意”的精神享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疫情防控让过年的形式发生改变,但“家的温暖”随处可以感知,因为你不管身在何处,总有“亲人”与我们一起过年。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就地过年用“薪”更要用“心””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