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毁林案,真相还需要飞多久?-中国讯息网

敦煌毁林案,真相还需要飞多久?

作者:张立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1-28 20:34:29

 1月20日,《经济参考报》刊发《万亩沙漠防护林被毁 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披露:国营敦煌阳关林场生态林面积1.33万亩,近年来持续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防护林,用以发展葡萄生产,引发广泛关注。1月26日,甘肃省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敦煌毁林案”做出回应,表示阳关林场“防护林面积约6500亩”,“林场范围长期以来只有6000余亩防护林”。(1月27日 新华社) 

  自1月20日《经济参考报》曝光敦煌毁林后,甘肃省迅速组成以副省长刘长根为组成的调查组,经过调查,认为不存在媒体报道的问题,砍伐树木仅3立方米,公益林面积也仅有6500亩。然而,经过《经济参考报》的多渠道核实,仍然认为公益林面积为13300亩。双方各执一词,各有各的证据。敦煌毁林案,到底谁在说谎或者是调查错误,真相不应飞太久。 

  经济参考报曝光了敦煌毁林案的冰山一角,迅速掀起了网上网下关注的高潮。如果经济参考报调查内容属实,毁林案,不仅是对几代林场人血汗的破坏,也是对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破坏。然而,甘肃省官方的调查结果,却与经济参考报调查结果大相径庭,给人感觉是媒体的曝光是失实的,不存在恶化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当经济参考报又从多个可信信源了解情况看,又再一次支撑了媒体曝光的事实和数据。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真相,不能在互相否认中被否定。 

  敦煌毁林案,自曝光以来,就受到了各方的强烈关注。然而,事实上是,双方对事实的认定上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统计错误,还是确实有一方在故意隐瞒,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生态破坏问题,而是涉及到能否实事求是的官风问题,能否对生态负责的政治敏感性问题。 

  媒体的曝光让人顿感触目惊心,扼腕疾首,但官方的调查又让人毫无焦虑可言。综合各方面情况,两方的调查,必然有一方在说谎,或者至少存在统计口径、搜集事实不全的尴尬。不管是经济参考报这一媒体,还是履新的副省长,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公众还原一个真实的毁林案真相。 

  绿水青山既是金山银山,实事求是仍然是各地推进工作、落实党员干部责任的重要原则。谁在向公众撒谎,谁在释放“烟雾弹”,对于制造虚假情况的人,该怎样追究责任,确实需要各有关利益方做出实际、实在的调研,以期还原事实真相,分清各方责任,而不是任由这宗毁林案仍然成为谜案。 

  有图可以有真相,有图也未必有真相。媒体的良心,和副省长的守土有责,究竟谁在缺位、谁在渎职,需要各方尽快围绕真相、责任梳理清楚,否则,只能加剧敦煌毁林解决的难度,更增加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怀疑。不放过任何一份责任,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真正把事实还原清楚,把责任落实清楚,让心存侥幸者幻灭掉不合理的幻想,才能让毁林案责任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敦煌毁林案,真相还需要飞多久?”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