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6.5%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6.1%,为2018年四季度以来最高(当时亦为6.5%);全年经济同比增长2.3%,亦优于路透调查中值2.1%。
202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不及路透调查预估中值3.2%。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0.9%,制造业投资则下降2.2%。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远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6.9%,创2019年3月以来最高,全年增速为2.8%;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4.6%,逊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5.5%,全年同比下降3.9%。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2020年GDP依然维持正增长实属不易,四季度GDP增长速度加快,表明中国经济依然韧性较强;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平稳中偏升的整体态势不变,投资对于经济增长依然具有重要作用,消费亦有望加速复苏。
12月及全年详细数据:
--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路透调查中值为6.1%),2020年全年增长2.3%(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2.1%)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路透调查中值为6.9%),全年增长2.8%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路透调查中值为5.5%)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路透调查中值为3.2%)
--2020年民间投资同比增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
--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1%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取得积极成效,全年GDP增长略超预期,在全球“一枝独秀”,但也要看到,内需的回升中还存在波动,消费、基建投资等恢复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经济恢复基础尚需进一步牢固。
2021年,疫情防控形势仍然是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主要变量,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将进一步通过贸易、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等途径传导至国内。国内疫情防控不容掉以轻心,个别地区出现疫情反弹,但预计不会影响经济复苏的整体进程。
下阶段,宏观政策要坚持“以我为主”,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内经济恢复情况调节政策的节奏、力度和重点,保持充足的政策空间应对各种冲击。
总量上,既要满足经济主体需求,又要避免“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货币信贷增长要与经济发展所需相一致,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逐渐回落至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结构上,要提升宏观政策的精准性,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力度。
--开源证券宏观分析师 赵伟:
2020年三季度以来,外贸链景气明显回暖、居民线下消费活动持续修复,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产、需的显著背离,指向经济修复最快的阶段或已过去,国内政策“退潮”、海外加快修复下,内外需错位的影响或逐步显现。“稳增长”相关动能加快减弱,代表“转型”相关领域或增长较快。
2021年信用“收缩”之年,政策“退潮”下,信用收缩通道已经开启,带来的影响分化会非常明显,不同部门、行业分化或将加大。重点关注“转型”相关产业、前期修复不足的线下消费,及服务于美欧生产活动的出口链等。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全球市场策略师 朱超平:
展望未来,中国国内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在2021年得到改善,预计全球复苏将提供进一步的支持。特别是在2021年第一季度,随着不断升级的疫情控制措施开始生效,我们预计将看到强劲的增长数据。
由于最近中国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弹,各级政府呼吁人们在农历新年期间减少人员流动和聚会。因此春节期间中国出口和工业生产的季节性可能会被打破,并且本季度可能会出现异常高的增长率。
在政策方面,当经济回到正轨时,央行和财政部门可能会恢复更为中性的立场。中国央行可能会采取平衡且以数据为导向的政策取向,强调对实体经济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但是,当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升温时,中国可能收紧总体流动性以遏制潜在的资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也可能成为考虑因素,并且将恢复更为严格的财政纪律。
--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 邢兆鹏:
远超预期的中国GDP数据显示,尽管某些行业仍在复苏,但经济增长已步入扩张区间。政策退出将对2021年的经济增长带来逆周期压力。由于今年没有下发提前批的地方债,实际上财政已经开始了收敛。货币政策将继续为脆弱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总体而言,流动性投放将恢复正常。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 付立春:
2020年度经济数据表现整体好于预期,预计中国经济政策转向会加速,结构性仍然是未来经济、金融等发展的主旋律。从数据看,工业逐渐恢复,战略新兴行业高增长;服务业逐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但消费恢复仍缓慢;房地产拉动投资增长。就业数据好于预期,但需警惕结构性隐性失业长期复杂化。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军:
2020年中国经济的亮点:经济增长逐月反弹,强劲复苏,逐步回到正常运行轨道;生产端的恢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企业经营效益也在不断改善;需求端和就业情况也在逐步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持续提振,消费环比增长较快;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实体经济和经济复苏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2021年中国经济需警惕的问题:一是经济复苏不平衡的问题。在总需求内部,相对于投资和出口,消费整体疲弱乏力,仍未恢复到常态和均值。二是信用过度、过快收缩的问题。2021年的货币政策预计仍将边际收紧,社融余额增速和信贷增速或将小幅下行。
第三,房企融资收紧导致的各种风险问题。房地产金融风险持续累积,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房地产确实是现阶段中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第四,新兴产业盲目竞争、急于求成的问题,以及房地产资产价格出现结构性泡沫的问题。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部分城市房价显著上涨,市场热度居高不下,炒作氛围局部的房价泡沫化风险正逐步抬头。
--中海晟融经济学家 张一:
出口强劲、基建投资支撑和消费缓慢复苏推动四季度GDP增速达到6.5%,其中出口的强劲增长对于GDP增速超6%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这一点从工业增加值增速不断超预期也可以得到体现。我们认为疫情的二次反复将制约2021年一季度社零的进一步增长,真正复苏必须二季度疫苗的大规模推广和气候转暖。
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加强以及财政政策的边际紧缩,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对于制造业投资相对乐观,一方面是通胀抬头有望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盈利水平,为企业投资提供更多支撑;另一方面,朱格拉周期的反弹将推动企业进一步更新机器设备,从而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
疫后复苏是贯穿2021年全年的主线,前高后低的经济增速和宏观政策边际收紧是大概率事件,通胀的发展趋势将成为全年宏观经济的主线。预计一季度PPI将出现脉冲式上涨,全年走势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果制造业投资继续复苏、下半年出口继续高增长,那么通胀有可能贯穿全年。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2020年最后月份,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前期平稳缓回升势头,在出口和投资带动下,工业保持了稳中偏升态势,显然经济运行还具有疫情期间的特征:中外疫情形势差异下,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弥补了国内消费疲软的态势,预计此种状态仍将延续2021年二、三季度。
2021年中国经济平稳中偏升的整体态势不变,但结构性问题也越发突出:楼市泡沫叠加疫情影响,消费增速仍然偏软,经济内在动力仍需多方努力培育。应对性的适合政策仍然是财政偏松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已由总量转向结构,财政政策转向结构性的客观需要也在上升,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的建立直接税体系越加快建立,越有利于中国经济渡过转型期。
--方正中期期货金融衍生品研究员 彭博:
中国2020年GDP依然维持正增长,实属不易,四季度GDP增长速度加快,表明中国经济依然韧性较强。2021年在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前提下,经济有望加速上行,我们预计2021年中国GDP有望回到高增长区间,预计全年将达到8%左右。
从细分数据看,房地产投资依然对于经济贡献较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对于稳定经济具有较好的作用,工业企业依然维持稳健增长,工业增加值依然保持良好增速;消费方面依然受到疫情影响较大,但从2021年消费有望加速复苏,预计将同比达到6%-8%水平。总体来看,投资对于经济增长依然具有重要作用,但消费潜力依然存在,新年度中国经济预计仍将稳健增长。
相关背景:
--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明确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放宽市场准入,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等多角度详解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并阐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他指出,尽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要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更强调自主创新,还要扩大内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称,中国2021年货币政策仍是”稳”字当头;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注重预期引导,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最新撰文详细解读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和框架,即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更加重视就业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则是要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但“基本匹配”不意味着“完全相等”。
-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详解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表示,积极财政的“更可持续”主要是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要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全世界被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外贸“风景这边独好”,12月进出口在高基数下仍然超预期增长,全年出口逆势正增,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均创下纪录新高,这其中防疫物资和宅经济相关出口功不可没。